一人大便乾燥,二三年,每日晨起口水必有血,大便不規律,如羊屎狀,臉上長有痤瘡。舌淡苔薄,小便略頻,腳容易涼。前醫有以陰虛治,有以燥熱治,皆不效;後來找到筆者,處以:附子15克,肉蓯蓉15克,當歸15克,大黃8克,乾薑15克,肉桂12克,白芍15克,牛膝15克。
服藥5劑諸症顯減,囑其以附子理中丸善後。
便秘者,雖有燥象,亦應從病根入手。此患者乃是腎陽不足,逼陽上越,故晨起口水帶血,長痤瘡;下焦陽氣不足、氣化不利,故大便不通、小便頻、腳涼。故以溫陽潛陽,加以通法為輔,5劑即收全功。
臨床陽虛型便秘的情況不少,特點主要是以舌淡、脈沉、肢冷、怕冷為主,若見有熱象、燥象相伴不必遲疑,陽氣得復、陰火自消,其中以舌象來辨寒熱最為關鍵,苔膩者去當歸加化濕行氣藥。此方屢用屢效,其中附子和肉桂是治陽虛型便秘的關鍵藥,肉桂溫陽化氣,附子溫中有通,相須為用,共奏其功。
臨床有用濟川煎不效者,乃是肉蓯蓉效緩,需大量應用才行,用量應該在30~60克左右才行;另外陽虛嚴重者,恐肉蓯蓉藥力不足,需換成乾薑、附子之輩,才可見效。更有醫者見便秘不分寒熱而出麻仁丸者,治標不治根,又可能反傷陽氣,應該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