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現象研究的結果表明,人體體表確實存在著某種與古典經絡循行路線基本一致的軌跡,但只有以客觀的方法將這些特殊的軌跡(或路線)檢測出來,才有可能對它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經脈循行線的理化特性,就是指在循行線上發現的與周圍非經線處所不同的生物物理學特性,是檢測經絡現象存在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不少工作者為此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對所得結果的解釋存在較大爭議。
經脈循行線的電學特性 | 循經電學特性主要表現為經絡皮膚處的電阻抗特性。日本有人用簡易的測量方法,觀察到某些穴位處的皮膚電阻明顯低於旁開處的皮膚電阻,故稱經脈具有良導或低電阻特性。我國和俄羅斯等國都有人在這方面進行了工作,也有人認為循經皮下的電阻有比非穴位的皮膚電阻低的性質。 |
經脈循行聲信息特性 | 有人報道當向人體經脈上某穴位輸入低頻聲波時,用聲電傳感器循經脈可以檢測到相同的頻率信號,而在經脈外則檢測不到。 |
經脈循行線的能量代謝 | 有人報道針刺穴位可使經脈循行線的組織氧分壓明顯降低,說明組織細胞在針刺的作用下耗氧量增加。同時二氧化碳呼出量(RCO2)也顯著高於非經脈。因經脈循行線的能量代謝活躍,產熱增加,使得在經脈循行線上物質代謝和能量交換比其它區域更活躍。 |
經脈循行的光特性 | 有人報道人體經穴上能發出較強的「冷光」,其波長為3800~4200nm。針刺得氣可增加發光強度,有循經感傳者經穴發光強度上升更明顯。 |
經絡的磁特性 | 隨機文章:用戶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