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脈法著作《持素》

《特素》是清代學者俞正燮氏所著,俞氏字理初,安徽黟縣人,生於乾隆己未,卒於道光庚子。《特素》收人於他的《癸巳類稿》中,《類稿》卷四為《持素》的「脈篇第一」,卷五為「特篇第二」、卷六為「證篇第三」,並附以「持素畢」一篇。全文十餘萬字。俞氏雖非專業醫家,但學識非常廣博淵深,他著《持素》是取《靈樞》、《素問》原文,根提脈學的要求,予以系統編排並附以必要的察語和經史子書之說,予以闡發,並不採用後世醫家言脈之說。他引《內經》是全部引用經絡學說內容的,可證他亦是以脈診的脈為經脈的脈的。

《特素》的目錄和他寫作的動機等都在最後所附的《持素畢》中。文為:「目錄日:昭乎哉聖人之仁也,上世諄意在心,人神相語,移精祝由,先巫是用,神農氏當藥分品,上以養命,中性下病,垂利萬世,黃帝坐明堂,正天綱,岐伯、伯高、鬼臾區,少師、少俞、雷公以開敏之才留意性命(僦貸季,理色脈,通神明),時則已有《脈經》上下篇,《脈要》,陰陽奇恆比類從容,尺寸本病人事治數頗著其略,鉤沉拾遣與鬼臾區積考十世、天元冊文太古文章並奇作也。其時學者受師未終特以亂經迷診夭人長命,黃帝哀焉,乃垂聖慮,勤樹天度,以道求運,以運證病,經絡孫隧,畢有道裡,宗氣營衛有生之常,針灸之外,湯藥至齊,診有大方靜候氣口,又分貧富勞佚,肥瘦男女嬰壯勇怯,動痔主病,移病傳病,久病新病,奇病大奇,廣設形證以求其台,要道用全,萬投萬中。漢初猶傳脈書上下經,五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後人俑其文字,得一兩篇,便以名術挾技縈賂、自謂奇特。」論述漢以前脈法的淵源授受和內容甚悉,並給以絕對的肯定。繼謂:「越人《難經》、佗脈、謐針,皆習黃書,編錄以意,髒六腑五,心為厥陰,徒取口給,用以診候,違乎遠矣!越人者,自求表異,是以更名自功,伎黃帝義淆,佗業已焚,《中藏》數篇,出於雜綴,診候之法,尤異古經,謐顛倒是非,六藝所傳核之三古得謐作偽,又復竄改醫經絕人性理《甲乙》所列,雜以《難經》,文復義悖,乃引《易》日,『觀其所聚,而天地之情可見矣。』豈非寒食散發逆理背常之書乎?張機生於季漢,有用《素問》醫術能賢斯人而已。世多粗工,不傳其業,讀《傷寒雜病》文理並妙,中雜王叔和言,關於脈名異於正術,然治本仲景亦未大損。」可見俞氏是只宗法《素問》、《靈樞》及《史記》所提到的扁鵲脈法的。

對於《難經》、《甲乙》都持反對態度,華佗之說l認為不可靠,只肯定仲景一人,但《史記》所記的脈書上下經等等世已無傳只是說說而已,而仲景亦是參用了一部分《難經》診法的,所以俞氏的主張最後只能是肯定並取法靈素而已,在這種思想認識的原則下,當然對於以後的脈法亦就是自王叔和以下就都是不足取的了,所以他說:「叔和《脈經》,宗賢所歎,今得覽之,正復愚謬.人迎直脈,上頸下胸,居然不曉,余所抄集,亦有迷瞀詐病處,仲景戲謔,亦采為經,何以示則!」俞氏欲復古脈法當然要否定以王叔和《脈經》為準則的後世脈法,這是沒有疑義的。對於《脈經》以後的脈學原則上亦是一律對待的,說:「王冰、林億,校注古籍,拉彼人此,使之淆亂,然王氏頗能旁徵明堂,惠貺後學。晁公武乃謂《靈樞》晚出為冰抄攝謐書,是與謂《中庸》抄撮《家語》不全者何異!

劉完素有《素問元機原病式》、沈作喆嘗取二經論天人之奧者,離之合之正是之。醫士李果、羅從謙、滑壽、丁瓚、汪機、張介賓、汪昂又仿《難經》、《甲乙經》離析章句,自為篇第,夫物不分則意隱,諸君才力,未足以語此,譬之薛薄人海,未能得寶,得見洪濤,與靡竭魚,亦可謂之志土也。」可以說對後賢的批評是非常尖銳的。他對脈法的觀點是:「人生受形,頭腹手足,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又五,天運風濕熱火燥寒,持脈急緩大小滑澀,此古今所同,醫所循用也,徒以采擇不審,條分不當,末學不復推求,謬雲師說不同,至謂血氣亦有改革,方書處病,展轉畈引,題以經日,而失其句讀,經或實無其語,《靈樞》經脈,明言經脈動病臟腑脈骨筋氣主病,《素問》刺瘧,明言經瘧髒瘧,自《難經》以下,均經脈臟腑,不知是二,隨意摭采惟古有訓,具在簡扎,可覆視也。《漢志》,《黃帝內經》十八篇、《針經》九、《索問》九也、《針經》分見《隋書·經籍志》目,庸又謂之《九靈經》,一書二名者,注說家自為名目,《索問》與《靈樞》相應,《素問》名義,如素王之素,黃帝以大神靈遍索先師所習著之精光之論,仍復清藏慎傳,古人刑名八索九邱,素索邱,皆空也,刑病皆空設之,欲人不犯法,不害性,故日湯液醪醴為而不用,嗚乎!豈不仁哉!肆有庸醫殺人由所受多妄,故采二經為《持素》,經脈十二,取濟作膠,惟其用耳,江海雖大,非所及也,庶比仲景用之之功,且無失仁聖名素之義,亦冀聰明英妙之士合而正之。」俞氏雖無過分信古之處,但其見解有高過歷代醫家之處,在古脈法的挖攝研究上,亦具有不可忽視的功績。

隨後是俞氏為《持素》所寫的自序,謂:「序日:右凡三篇四十五部悉采《靈樞》、《素問》;使成一家青,斟酌經義,文約法存也。人通天地,中列三才,去泰去甚,靈氣往來,烝烝聖帝,情見乎解,哀念眾子,說叉說之,家別流分,儒生不好,工師執筆,答問顛倒,亂我孔籍,又亂黃書,背常逆理,罪在魏儒,村翁以來,至於小生,幣月寤思,庶幾神明,用經用證,以倫以次,不煩極論,畢陳古誼,我舒憤懣,去則無欺,中人以上,可以與之,脈篇本也,持篇法也、處脈處方,在四時應持,五臟應持也,處脈有時,默念在心,在胃氣應持,運氣不應持也。及其持時,乃取證篇,決別疑似,廣神智也,胃氣真藏,與經脈證,分別部居,一知生死,一知病處,治十全也,脈意微妙,證有定方,勿妄詮也,君子懷刑,有律篇也,醫師慎此,盛賄美譽,又延年也,言不過辭,動不過則,將以仁術,受福於天也。」俞氏信古甚蔦,於《內經》研討極深,引據古籍乃至當時能見到的西醫學說相互印證,有很多精闢見解,不周於後世醫家之成說。在「脈篇」中,例如對《靈樞·經脈篇》的「脾之大絡『大包』,出『淵液』下三寸、布胸肋,此脈若羅絡之血者」。附案語說:「案羅絡之血者,謂脈散也。西洋人身圖說,亦有此絡,而謂肝主,脾則無取爾已。」又如《素問·刺禁》:「七節之旁,中有小心。」附案語說:「案:腎當十四椎下,十四椎為命門,自下數之,則當七節為腎,《刺禁》言腎藏,近命門也。《難經·八難》云:生氣源,十二經之根本,謂腎闖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呼吸之門,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寸口脈平而死者,生氣獨絕於內也。然則命門之氣不應診。『三十六難』云:『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三十九難』云:『其左為腎,右為命門。』故言髒有六,三焦不屬於五臟,故言腑有五,則新出名義。《五行大義》引《河圖》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腎與命門,井出尺部。』此漢魏史局增益緯文。晉人王叔和《脈經》和之謂右(尺)命門而平妊娠分別男女雲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何緣女商男下,男為水女為相火乎?是知命門為腎所居,脈則兩尺皆腎,無所謂左水右相火也。」叉如關於衝脈引《素問-骨空論》:「衝脈者,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攘齊上行,至胸中而散。」下附案語謂:「案氣街,亦作氣沖。即挾橫骨寸一是也。督、任、沖為表裡,督脈起橫骨也,氣街上無少陰經,故《難經》雲井足陽明,然胃經由腹至氣街,非由氣街上行。詳求經義,起於氣街,並少陰之經是-句,言腎脈之下行者是衝脈也,挾其上行至胸中而散是一句,言衝脈為腹脈法合任脈也。則《難經》為專改古籍。《脈經》言衝脈者,起於關元,循腹裡直上至咽喉中,亦違占法。」都可證。又如引證《說文》、《左傳》、《千金》、《白氏六帖》、《容齋三筆》、《東醫寶鑒》、《搜神記》及《中藏經》、《脈經》等書以論辯《內經》經文涉及膏盲、膈、膻中、心包、三焦等問題,條分縷析,釐正謬誤,經旨以明。又如對《靈樞·脈度》、《靈樞·根結》所下案語謂:「案:依計前後左右氣一周者,至頭六,至手六,至足七,周背腹一,今營氣一周,至頭二,至手二,至足三,周背腹一,古人於此猶有未宣之隱,且脈曲行,《說文》云:脈血理分邪行體者,不可以形體上下尺寸計也。脈度根結之言,難人持氣口中,采於此廣異聞焉。」可見俞氏治學的實事求是精神,並不盲目信古,亦不為古人諱,見解高出專業醫家很多。又如釋《靈樞》三焦為孤府說:「《河圖》云:三焦孤立,為中瀆之府,與此本輸文同,然三焦與膀胱,俱為水府,本輸蓋言三焦,乃中瀆之府,而下焦又與膀胱為腎府,故曰是孤之府,孤府如玉機真藏淪言:脾者孤藏以灌四旁之孤,《難經》三十八難言三焦外府,三十九難言三焦不屬於五臟,未之思也。」釋孤府之義甚確。都說明俞氏學問識見之非一般醫家所及,其書亦非後世醫家所及。但圃於時代觀念亦時有迂腐之見,如對《靈樞,經水》關於解剖問題之文,「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云云一段,本來是祖國醫學極其光輝的內容,俞氏所作按語云:「案:此文奇異,古亦有奇術。」接著引《史記》、《魏志》、《列子》、《西京雜記》、《唐語林》、《邵博聞見後錄》、《就山志略》、《漢書》等書證實解剖之學歷代都有人在研究或實踐,尤其是宋·范鎮的《東齋紀事》,鄭景望的《蒙齋筆談》所記「歐希范五藏圖」,對醫學發展貢獻很大,俞氏所搜集的歷代解剖學文獻是非常系統全面的,但他狃於封建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對解剖學持著不人道和必獲惡報等陋見,所以得出反對並批判解剖學的謬論,最後說:「蓋醫仁術也,當知所存心,醫生機也,當知所以取法矣。」俞氏的學識可欽他的這種頑固保守的態度卻是不足取的。

在卷五的「持篇」中,認為天府動脈與乳下(左)都是談「宗氣」的脈,關於人迎脈引《靈樞·本輸》等以說明之,並謂:「案:《難經》七難有『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小面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後之論者,謂《素問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