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與《難經》脈法的幾個有關問題

1、成書經過等問題

《難經》不見於《漢書·藝文志》,最早見之於《隋書·經籍志》,但未署何人撰著,《舊唐書·經籍志》始題為秦越人所撰。按唐t楊玄操《黃帝八十一難經注》自序日:「黃帝八十一難者,斯乃勃海秦越人所作也。越人受桑君之秘術,遂洞明醫道,至能徹視腑臟,刳腸剔心,以其與車轅日時扁鵲相類,乃號之為扁鵲。」所以一般認為《難經》為秦越人所撰的說法實始於唐·楊玄操,但在唐·王燾著《外台秘要方》中載有《刪繁方》「六極論」引了二十四難文,並且稱之為扁鵲日,文字雖稍有出人,但可以肯定是出於《難經》的。《刪繁方》為謝士秦所撰,謝是隋前的人,可見南北朝時已有秦越人著的證據。日本人丹渡元胤《醫籍考》說:「余嘗觀宋版《史記·扁鵲傳》僧幻雲附標所引《難經》,似是玄操原本,載其卷首名銜日,盧國秦越人撰,吳太醫令呂廣注,前歙州歙縣尉楊玄操演,據此呂廣注本似署越人名,然則士泰所稱,殆循其舊者歟?」可見在唐以前就可能有秦越人所著之說。但是《難經》如出自扁鵲,那當然是先秦人的醫學名著,為什麼南北匕朝以後才著錄?是劉歆、班固遺漏,還是出自其後?《難經》之名始見於仲景《傷寒雜病論》序,「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八十一難》當指此書。《難經》的注家最早的是三國時吳太醫令呂廣,西晉時王叔和撰《脈經》引用了《難經》中有關脈學的絕大部分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脈經》引《難經》的各個部分沒有提到引自《難經》。《脈經》中投有《難經》這個書名,而在《脈經》弓l扁鵲時則直書扁鵲,不名為出自《難經》,根據以上情況,仲景所說,王叔和所引就是此書,因為《脈經》引《內經》亦有時不提書名。

《內經》著成當在漢代,根據《難經》中有多處引用《內經》,並做進一步的分析解釋等等情況來看,《難經》的著成當在東漢時期,不會再早,但亦不會再晚。至於出自秦越人扁鵲所著的問題是靠不住、亦是不太可能的。

《難經》的成書經過是有些曲折乃至於某些問題是較隱晦,甚至於是很不清楚的,但從它問世以後,在古籍中可以說是流傳得最理想的。關於闕誤、錯簡,乃至於真偽等問題,古人一般沒有異議,只有宋周與權,著有《難經辨正釋疑》、《扁鵲八十一難般辨正條例》、滑伯仁《難經本義》認為,周仲立、李子埜輩擅加筆削,今並不從。但滑氏的《難經本義》中亦有「闕誤總類」一篇,指出經文的缺訛和錯筒等問題。近人張山雷著《難經匯注箋正》一書,有「考異」一卷。少數人認為八十一難的次序已非原貌,如清代的丁錦著有《古本難經闡注》,日本人騰萬卿著有《難經古義》等,但亦都是「想當然爾」的性質,並沒有什麼客觀性質的證據。清末廖平以他「公羊家」的習慣和某些成見認為《難經》是偽撰的,不是古真本《難經》。他訛:「《難經》之偽,凡深於醫者皆知之,後人猶強為辯護者,不過以《史記》張守節《正義》,引楊元操序以為秦越人耳。使其書早出,集解索引何不引據,今考《正義》引《素問》十一條,《素問》皆無其文,又引《素問》而無《靈樞》,是其於醫學毫無研究可知。又《千金》、《外台》診法,原書無一與《難經》同者,是《難經》與《脈訣》,世俗雖有流傳,老醫達人皆鄙不夷屑道《正義》因素不習醫喜其簡易,故摭拾以塞責。」廖氏主觀意識很強,張守節不是醫家,不能以他工作的不足來否定一部醫經。他對《素問》的引證見不見於原書,引不引證《靈樞》,這與《難經》的真偽又有什麼關係暱?廖氏這種論證方法明顯是不合理的。另外《千金》、《外台》時早已是用獨取寸口法了,怎麼能說與《難經》截然不同呢?受廖氏影響,惲鐵樵亦有類似的論調,他說:「中國古醫書之荒謬者,無過於《難經》,《難經》號稱秦越人著,而《漢書·藝文志》不見其目,《隋書·經籍志》亦無之(按《隋書-經籍志》已著景《難經》),《新唐書》始言之(按《舊廖書·經籍志》已著錄且題秦越人撰),此必後出之書,當在東漢之後。夫軀體內景,決非肉眼可見者能於治療有所補益,以致古書皆不可言而《難經》獨言之。肝何故沉,肺何故浮,胃重幾斤,腸長幾丈,粗劣荒謬,至為可笑。且《難經》每一首問之下,必按一然宇,遍檢經史諸子,無有類此文法者,是其不通醫生拾漢人吐余,托名偽撰之書。」從著者的角度講《難經》應當是偽書,清人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已明確指出。《難經》文字亦確實卑弱,但有關解剖內容,現傳世《內經>亦有所載。非古書皆不言,廖氏本非醫家,惲鐵樵中年轉而為醫,其人其學似均高出醫學流輩,但以言臨床醫療實踐,則未能或先。廖氏主觀,揮氏於醫籍寡學,且自以為身為學者,筆峰犀利,於醫家者流頗為蔑視,對《難經》這樣有用之書,一筆抹殺,這正是儒而醫之弊,與古代許叔檄、朱丹溪、王宇泰等撰醫相比,說是不算通醫,亦不為過。

關於對《難經》的認識,以日本人丹渡元胤在他著的《醫籍考》中的說法為較公允:「又按《八十一難經》,較之於《素問》、《靈樞》,其語氣稍弱,似出東都以後之人,而其所記又有與當時之語相類者,若元氣之稱,始見於董仲舒《春秋繁廖》,楊雄《解嘲》,而至後漢,比比稱之。男生於寅,女生於申,《說文》包字注、高誘《淮南子》注,《離騷》章句,俱載其說。術所以沉,金所以浮,出於《白虎通》。金生於巳,水生於申,瀉南方火,補北方水之類,並是五行緯說家之言,而素靈中未有道及者,特見於此經。且此經診脈之法,分為三部,其事約易明,自張仲景、王叔和輩執而用之,遒在醫家實為不磨之鈐式,然微之素靈業己不同,稽之倉公『診籍』復義不合,則恐其古法隱奧,以不遽易辨識,故至後漢或罕傳其術者,於足時師據《素問》有二部九候之稱,仿而演之,以作一家『言者歟?其決非西京之文者,可以觀矣。」當屬承平之論。

2、書名文義問題

《難經》的難字,有兩種解釋,一是「問難」之難,讀作去聲,如《韓非子》有「說難」篇,東i朔有「答客難」、司馬柑如有「難蜀父老」等。《難經》亦是設為詰責問難之形式,通過問答以闡述講義,在古代一直是作為問難解的:如隋·肖占《五行大義》,唐·李善《文選七發》注,《太平御覽》於此書作八十問,而不作八十一難。或作問,或作難,可見難字是作問難講無疑的。宋,季駒說:「《黃帝八十一難經》,盧國秦越人所撰假設問答,以釋疑難之義。」清·徐大椿《難經經釋》序說:「以靈素之微言奧旨,引端未發者,設為問答之語,俾暢厥義也。」都以「難」字為問答、詰問之義。此外,楊立操在《集往難經》序中說:「按黃帝有《內經》二帙、帙各九卷,而其義幽賾,殆難窮覽,越人乃採擷英華,抄撮精要,二部經內,凡八十一章,勒成卷軸,伸演其旨,探微索隱,傳世後昆,名為八十一難,以其理趣深遠,非卒易了故也。」這樣就是難易的難二應當讀陽平聲了。如果從全書的體例性質和傳統的說法看,還是前一種問難之難的讀法與解釋為正確。

另外,《難經》文氣確實有卑弱猥瑣的問題,說是周秦西漢固然不類,就是東漢,亦非學人之筆,說是出於醫家學者,流殆為近之。文中且有「以辭害意」之處,如焦「有名無形」一句話,引起後人很大的紛爭,實際是文章語病,即此可她一斑。

3、《難經》與《內經》的關係

《難經》雖然亦稱為「經」,但從內容形式上來看,它是「經解」,「依經作論」的性質,歷代傳奉注本多冠以「黃帝」,楊玄操序說:「以靈素之微言奧旨,引端未發者,、設為問答之語,俾暢厥義也。」所以一般都認為《難經》是解釋《內經》的,羽翼《內經》的所以亦冠以黃帝云云。至清代徐大椿著《難經經釋》,根據以上的觀點,對《難經》與《內經》進行對比分析、註釋和批判。凡例說:「是書總以經文為證,故不旁引他書。如經文無可證,則間引忡景《傷寒》,乃《金匱要略》兩書,此猶漢人遺法,去古未遠。若《甲乙經》、《脈經》,則偶一及之,然亦不過互相參考,並不據此以為駁辨,蓋後人之書,不可反以證前人也。《難經》註釋其著者,不下余家,今散亡已多,所見僅四五種,語多支離淺晦,惟滑氏《本義》,最有條理,然余亦不敢襲一語。蓋《難經》本文理解已極明曉,其深文奧義,則俱本《內經》,令既以《內經》為詮釋,則諸家臆說,總屬可去,故訓i估詮釋,則依本文,辨論考證,則本《內經》,其間有章節句語錯誤處,前人已是正者,則亦證明某人之說,余則無前人一字,即有偶合,非故襲也。辨駁處,固以崇信《內經》違眾獨異,皆前人之所未及,即本文下詮解處,不可與前人台者,然此原屬文理一定,i可異同,並非剿隨,要亦必深思體認,通貫全經,而後出之,此處頗多苦心,故條理比前人稍密,則同中仍不無小異也:」徐氏《經釋》問世雖晚,但確為此書佳注,但一定以現傳世之《素問》《靈樞》論辨考證,則未盡切合實際,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是書以秦越人《八十一難經》有不合《內經》之旨者,援引經文以駁正之考《難經》漢《藝文志》不載,《隋志》始著於錄,雖未必越人之書,然三國已有呂博望注本,而張機《傷寒論·平脈篇》中所稱經說,今在第丘難中,則亦後漢良醫之所為,歷代以來與《靈樞》、《素問》並尊,絕無異論。大椿雖研究《內經》,未必學出古人上,遽相排斥,未見其然況椿所據者《內經》,而《素問》全元起本已佚其第七篇,唐十冰始得舊本補之,宋·林億等校正,已稱其天元紀大論以下,與《索問》余篇絕不相通,疑冰取《陰陽大埝》以補所亡,至『刺法』、『本病』二論,則冰本亦闕,其間字句異同,億等又復有校改,注中題曰『新校正』皆是,則《素問u》已為後人所亂,而《難經》反為古本。又滑壽《難經本義》列是書所引《內經》,而今本無之者,不止一條,則當時所見之本,與今亦不甚同,即有舛互,亦宜州存。遽執以駁《難經》之誤,是何異談六經者,執開元改隸之本,以駁漢博十耶?」清江《鄭堂讀書記》亦說:「瀾溪謂《難經》非經,以靈素之微言奧旨,引端末發者,設為問答之語,俾暢厥義。因疑其說,有即以經文為釋者,為悖經文而為釋者,有顛倒經文以為釋者。於是本其發難之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