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山藥進瓊糜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鼕鼕迫睡期。

秋夜漸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宋·陸游

詩詞賞析

在唐宋諸多詩詞名家中,陸放翁是比較重視用中藥養生的老者之一,他特別喜歡中醫的食療,故在他的作品中不乏這方面內容的描述。這首詩是寫作者秋夜讀書吃夜宵的事:秋風掃落葉,高樹「傳寒意」;更鼓鼕鼕響,夜深「迫睡期」;秋日「夜漸長」,睡前飢餓襲;一杯山藥羹,味美賽瓊糜。在詩人的筆下,山藥有一種美感,它藥食俱佳,充飢之外還多少帶有一些享受。陸放翁以山藥為食為養,不是偶然的嘗鮮,也不是沒有目的的濫食,這在他的其它詩作中有過多處的表露,如他在吃齋養病中確定的食譜中依然選用了煮山藥:「久緣多病疏雲液,近為長齋煮玉延」。「玉延」,就是山藥的別稱。

健康話題

山藥,在古籍中還有山芋、修脆、白苕、扇子薯、佛掌薯等20多種稱謂。唐宋之後的詩詞名家中,喜歡以山藥為食為養的也大有人在,如明代的唐伯虎,老年之後也是常食山藥的,「柴門深閉蕷徐煨,沽得鄰家村酒來。白髮衰頹聊遣歲,山妻稚子笑顏開。」他把山藥作為下酒菜食用,並採用文火慢「煨」的烹調法,體現出作者對中藥食療方法的考究。清代的朱熹對山藥也情有獨鍾,稱讚山藥說:「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讀著他的詩,似乎讓人嗅到了山藥的甘甜、香美之味,產生出恨不得立時拿來消受的感覺。還有一首名為《玉延贊》的詩,從詩名到內容都是歌頌山藥好處的,且寫得生動具體,詩曰:「山有靈藥,緣於仙方,削數片玉,清白花香。」

山藥是藥中的上品

翻開中醫本草史,答案一下子就明瞭了。在成書於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山藥已被作為上品收入。在當時,「上品」主要是指具有補養兼治療作用的食品類藥物,必須是對人體有益無毒的。《本草經讀》釋意說:「凡上品之藥,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醫聖張仲景的八味丸,重用了山藥,「以其涼而補也。亦治皮膚干躁,以此物潤之。」(李杲)之後的醫家幾乎沒有不論山藥、不用山藥的,使山藥的溫度有增無減,一直熱到了如今。如《本草正》說:「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藥品化義》說:「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它如《本經疏正》、《本草圖經》、《唐本草》、《本草綱目》等典籍中都有專論,不及詳述。也因於此,山藥在眾多復方中頻頻亮相,固精丸、易黃丸、完帶湯、縮泉丸、山竽丸、山藥酒等名方中都有它的角色。

山藥是食中的佳品

作為兩棲植物,山藥為食能補,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山藥為藥能治,有廣闊的藥用前景。《本經》說它「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別錄》說它「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強陰」。《食療本草》說它「治頭痛,助陰力」。《日華子本草》說它「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主洩精健忘」。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中藥大辭典》把它的功能概括為八個字:「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是治療脾虛洩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的常用藥。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山藥中含的粘液蛋白,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它能夠預防心血管內脂肪的過多沉積,阻止動脈硬化的過早形成;對肝臟、腎臟、骨骼的生長也有保護或促進作用,還能防止機體發胖。山藥入藥有生用和炒用之分,「入滋陰藥宜生用,入補脾宜炒黃用。」(《本草求真》)它的產地遍及中南、華北、華南、西北、西南諸省,主產河南,而以河南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焦作一帶出產的「懷山藥」質量最佳,為藥中的正品。(作者單位為中華中醫藥學會)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