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邊區第一個中西醫合作團體:中西醫藥研究會

中西醫團結,創造新醫理

1944年春,定邊城區發生了白喉瘟疫,流行甚快,醫治困難。三邊分區專署於5月9日召集中西醫生座談,希望交換經驗,得出治病良方。大家一致認為,中西醫必須合作,才能增強醫藥工作力量,於是就提出組織醫藥研究會(《三邊分區中西醫藥研究會》)。「參加的有中藥鋪十一家,有駐軍衛生部和醫院、地方的治療所,共有西醫十一人、中醫九人、獸醫六人、外科三人、接產婦三人」(《定邊成立醫藥研究會,中西醫生合作治病》)。

1944年7月中旬,延安縣召開中西醫會議,討論中西醫合作問題。當即決定成立醫學研究會,以改進中醫,提高治病技術,拋棄迷信部分,學習西醫,研究科學的治病方法為目的」(《延縣中西醫集議成立研究會改進中醫》)。

1944年10月30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文教工作者會議上作了《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的演說並著重指出:「陝甘寧邊區的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許多人民還相信巫神。在這種情形之下,僅僅依靠新醫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新醫當然比舊醫高明,但是新醫如果不關心人民的痛苦,不為人民訓練醫生,不聯合邊區現有的一千多個舊醫和舊式獸醫,並幫助他們進步,那就是實際上幫助巫神,實際上忍心看著大批人畜的死亡。」這個講話,對中西醫合作的促進幫助更大。

1945年陝甘寧邊區成立了第一個中西醫合作團體——中西醫藥研究會。成立大會在延安交際處舉行。林伯渠在開幕詞中說:為了更有效地為邊區人民服務,必須集中中、西、獸醫及藥務各方面力量,以消滅邊區人民的疾病和死亡,救人救畜,達到邊區人民的人財兩旺。同時中西醫合作之後,可以交流經驗,使中醫的經驗與西醫的科學方法相結合,而能創造新的醫理和醫術,對中國將來的醫藥建設亦有重大意義。選舉了35人的執行委員會。

中西醫藥研究會「以團結與提高邊區中西醫藥(包括獸醫)人員、助產人員、衛生人員,實行中西醫藥長期合作,協助政府推廣邊區衛生醫藥事業,為人民服務為目的」,「受各級政府之委託,幫助衛生行政機關與衛生技術機關解決有關人畜之衛生醫藥問題,宣傳組織中西醫藥(包括獸醫)人員與助產人員參加邊區衛生醫藥建設工作,以增進邊區人畜之健康,減少疾病、死亡為任務」。

邊區設總會,各分區設分會,各縣必要時成立交會。會址設在延安市南關保健藥社內,分設秘書處、中醫部、西醫部(《陝甘寧邊區中西醫藥研究會暫定組織簡章》)。在政府的大力號召與倡導下,1945年5月,關中分會與靖邊縣支會相繼成立。其後,各地分會、支會也陸續建立起來。

中西醫合作,為群眾服務

1945年3月22日,中西醫藥研究會舉行首次常委會議。因鄜縣、子長、延安等縣發生疫病,救治在急,當即議定組織醫療隊下鄉,每隊要有內外科西醫各1人、中醫1人,在4月1號之前趕赴各地;各隊的西醫西藥,由各單位負責,中醫在延安市各公家藥店中抽出,或由醫療隊所到地的中醫配備(《邊區中西醫藥研究會總會組織醫療隊下鄉》)。

這次巡迴醫療隊共計治療4627人,建立了31個村的衛生據點,幫助成立了3個醫藥研究會,創辦大小23個接生訓練班,正式學習的有302人,親手接了23個娃娃。在14個廟會上作了衛生宣傳,做了4個鄉出生死亡調查(《醫療隊下鄉工作的經驗》)。以後,還曾多次組織中西醫療隊下鄉,為群眾防病治病,宣傳衛生常識。

為培養與提高中醫人才,1945年10月邊區政府民政廳委託中西醫藥研究會主辦中醫訓練班,招收25歲以上40歲以下,身體健康、略具醫藥經驗、粗通文理的醫生及有中等學識的男女50名(從各縣招收住校生30名,在延安市招收走讀生20名),進行一年半的培訓。課程包括技術(生理、病理、診斷、治療、藥性、方解、炮製)和工作方針(衛生醫藥政策、衛生中醫藥運動、環境、婦嬰及個人等衛生)兩大部分,畢業後,將在自願原則下,由民政廳分配回原地或他縣工作(《培養醫務人才,中醫訓練班招生》)。

總之,陝甘寧邊區中西醫藥研究會成立以後,邊區醫院裡開始設置中醫、中藥,民間的藥社裡開設了西醫門診,出售西藥,出現了中西醫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團結合作的衛生工作新局面。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