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南北朝時期醫德發展概況

我國傳統醫德發展到漢代有了長足的進步。漢代醫學人才輩出,他們在對醫學做出重大成就的同時也為醫德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張仲景是漢代傑出醫學家,他在東漢末年著有聞名的《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巨著開創了中國醫學(理、法、方、藥)辯證論治體系。該書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在日本的影響甚至超過《黃帝內經》。這部巨著中的「自序」是一篇具有很高價值的醫德文獻。「自序」對醫學的性質、宗旨、醫學道德、醫學的發展都作了精闢論述,指出治病是不分貧富貴賤,是「上以友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可保身長全」的人類共同需要的科學事業。「自序」中指出醫生要「精究方術」與「愛人知人」。他對當時因戰亂和疾病流行而失去救治的廣大病人表達了深切的同情,並對當時醫界中「不流神醫藥」而「竟逐榮勢」的醫療作風予以憤怒地指責。「自序」中不少關於醫德的論述,一直為歷代醫家所稱頌。張仲景當時被稱為「醫中之聖」,他的學說至今仍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東漢末年的華佗是我國歷史上民間傳說眾多的醫家,近人譽他為外科鼻祖。他醫術精湛,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他臨證施治,診斷精確;他醫德高尚,不慕名利,不攀權貴,堅持為民治病,乃至在旅途中也為患者開處方、扎針。除了為人民群眾治病外,他還有兩大發明:一是發明了麻醉藥,即「麻沸散」,可在全身麻醉下為病人進行外科手術;一是創立「五禽戲」,教人鍛煉身體。這兩大發明為人類身體健康作出了貢獻。

南北朝時期,在繼承前人樸素人道主義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崇尚醫學人道主義的醫學理論,早期醫德規範、醫德準則、醫療道德以及性道德等,出現了一批像陽泉(約公元239—294年)、王叔和(約公元256—316年)等崇尚醫德、嚴謹治學、精心診治、濟世救人的醫家。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