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二王全帖》探索「二王」疾患與治方

王羲之

王獻之

 《二王全帖》為近人楊璐主編,以「全」為特點,集王羲之、王獻之帖約350帖,是供習書之法帖,我們用之探討東晉二王與士大夫的養生、疾病、治方及其病譜。

王羲之、王獻之傳略

王羲之(321年~379年或303年~361年),《晉書卷八十》有傳。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費縣東)人,字逸少。永和九年(353年)與謝安等會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之蘭亭,作《蘭亭序》,其書法早期從衛夫人學(衛夫人(272年~349年)名鑠,字茂漪,江州刺史李矩之妻,衛恆從妹,工書法,隸書尤精,嘗授羲之書法),又從叔王廙學書法,後博采眾長,備精諸體,尤工隸、正、行,字勢研美,一改漢魏質樸書風,為後世學書者所崇尚,尊為「書聖」,書跡刻本眾多。羲之總結自己書法經驗說:「夫欲書者,先乾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氣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羲之自謂有七子一女,內外孫十六人,子玄之、徽之、操之、煥之、凝之、獻之均有書名。59歲卒。

王獻之(343年~387年),王羲之第七子,《晉書八十一》有傳,字子敬,小字官奴,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秘書郎,轉丞,累任至中書令。初娶郗曇女郗氏,後以選尚新安公主與郗氏離婚,卒於官,年僅43歲。其女為安帝皇后。獻之與父同工書法,後世合稱「二王」。尤擅草書、丹青。七八歲時學習父及張芝書法,兼精諸體,別創一格,有「破體」之稱。

二王養生法

二王均體弱多病,尤以王羲之晚年為甚,根據諸帖及相關文獻探索於下,亦可見東晉初期士大夫階層病譜與治療方法之一斑。

練鵝掌功 據現代氣功學家馬濟人研究,王羲之曾自己編煉一套「鵝掌功」,是模擬鵝的走行、亮翅、覓食等動作,以擴胸、伸掌為主的一套功法,能增強臂力、腕力、指力,從而提高了他的書法筆力。

服散 「散」為五石散,或寒食散的簡稱,晉人多有服散者。王羲之與王獻之帖中多處提到散,如《熱毒帖》有「散力知問」;《散勢帖》有「散勢小差」,「散患得差」;《轉佳帖》有「亦自勞弊散,系轉久亦難以求泰」。王獻之《姑比日帖》有「比服散未必得力耳」;《歲盡帖》有「操之故平,已再服散,更得力,獻之亦惡憒」;《衛軍帖》有「僕射得散力甚慰」等。似可說明羲之、操之、獻之等均服散,其他與之交往的士大夫亦多服散。

服散最早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後有考古學家認為「五石散」的原藥材有雄黃、硫磺、赭石、紫水晶、綠松石。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金丹》載:「五石者丹砂、雄黃、白礬、曾青、磁石也。」其中有汞、砷、鉛等,葛洪用其煉丹。《仙藥》又說這些藥單服令人可以飛行長生。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論五石即寒食散,其所載之五石可能為晉以來之代表方,為鐘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磺、赤石脂。我們認為二王早逝,或與服散不無關係。

王羲之病患與治療方藥

王羲之退居山林之後,體弱多病,讀諸帖可知患病有十餘種,且數病纏身不愈,多是脾胃病虛證,有些病則是時段性的。

從其多個帖子中看出王羲之患嘔吐、體痺乏氣、胸中惡、齲痛、熱甚、腫水、失眠、輿上隱痛、瘧癰腫等。從王羲之諸帖中,也知其對醫藥有較深的瞭解。

采菊 「不審,復何以永日多少看來九日當采菊,不至日當共行也」。古人采菊,主用於食餌,以求長壽。

採藥 「彼所須此藥草可采,當……」。看來王羲之可能經常有採藥活動。

種藥 「足下所疏雲,此菜佳,可為致子,當種之。此種彼胡桃當生也,吾篤喜種菜,今在田里唯以此為事,故遠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胡桃為西漢張騫自西域將來,早見於孟詵《食療本草》。《綱目》謂:「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嗽,腰腳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腸風,散腫毒,發痘瘡,制銅毒。」王羲之經營小園,種果、種菜,又常食胡桃仁以治本。

製藥酒 「□焦小服致酒甚佳,教用有驗,直以純酒漬,致令汁濃,便飲,多少任意。」王羲之自漬藥酒(不知其配方),並送友人,告製法、服法。

擇藥 「鄉里人擇藥,有發簡而得此藥者,足下豈識之不,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誰能試者,形色固小異,莫與嘗。見者謝二候。」王羲之指出民間仙方,不可輕試。

服陟厘 「以大近不復服散,常將陟厘也,此藥為益」。陟厘出《名醫別錄》,是一種水苔,今定為雙星藻科水綿屬多種水綿,此藥可治癰腫,止洩瀉,有很好的抑酶抗菌作用。王羲之停服散而服陟厘,實是好事。

王獻之病患與治方

灸創 「先大惡時,灸創特不堪,此不乃為患」。所言涉及其父羲之病重時灸瘡嚴重或有感染。腳腫、胛風均為灸的適應證。彼時多用壯灸瘢痕灸,葛洪隔物灸尚未被推廣,所以灸瘡晉時多發。

患散 「獻之白承姑姑比日復小進退,其爾不得一極和,憂悚猶深,不審,比服散未必得力耳」(《姑比日帖》);「尊體並復何如?如遲復來告,操之故平平,已再服散,冀得力,獻之亦惡憒」(《歲盡帖》);「僕射得散力甚慰」(《衛軍帖》);「礬(yu)石深是可疑事,兄喜患散,輒發癰,癱勢為積,乃不易,願復更思,獻之唯賴消息,內外極生冷而心腹中恆無他,此一事是差,但疾源不除,自不得佳,論事當隨宜思之也,獻之白。」(《靜息帖》);「嫂等承更惡,不審,頃痊復,不必須散時終得力耶。此藥甚佳,嬸舉體不能行履,服遂差」。

服散在當時士大夫階層比較普遍,操之、獻之、僕射均服散,似亦涉及獻之嫂娣,且服散已見併發症「癰」。

礬石主要成分為砷硫化鐵,有大毒,古人用於煉金術。治病方首見於《五十二病方》。《本經》:「主寒熱,鼠瘺,蝕瘡死肌,風痺痺,腹寒」;《別錄》:「辟邪氣,除熱,明目,下氣,除膈中熱,止消渴,破積聚痼冷腹痛,去鼻中息肉。久服令人筋攣。火煉百日,服一刀圭,不煉服則殺人。」此處礬石似用於所服其散,獻之已疑有礬石有毒。宋人洪容齋《隨筆》作過進一步解釋:「王子敬《靜息帖》言礬石深是可疑,凡喜散者輒發癰。蓋散者寒食散也。古人多服之,中有礬石,性熱有毒,故雲深可疑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