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74回,關雲長放水淹七軍的時候,關公與龐德交戰,龐德放冷箭射中關公左臂。不過這一次箭射不深,用金瘡藥敷了之後,很快就痊癒了。
關公擒於禁,斬龐德,大獲全勝,威震天下,不久就包圍樊城,親自到樊城北門,立馬揚鞭,對城頭的守將喊:「汝等鼠輩,不早來降,更待何時?」正言間,曹仁在敵樓上,見關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斜袒著綠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齊放箭。關公勒馬回時,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馬。
曹仁見關公落馬,即引兵衝出城來,被關平一陣殺回,救關公歸寨,拔出臂箭。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華佗為關公診治:「此乃箭弩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
怎樣治療呢?華佗說,在靜處立一根柱子,上面釘一個大環,請關公將臂膊穿於環中,以繩系之,然後用被子蒙住頭。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以線縫其口,方可無事——「但恐君侯懼耳」
關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環?」令設酒席相待。
手術開始了。關公一面與馬良下棋,一面伸臂令華佗割之。華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個大盆在臂下接血。華佗說:「某便下手,君侯勿驚。」關公說:「任汝醫治。吾豈比世間俗子,懼痛者耶!」華佗於是下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見骨上已青。華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見者,皆掩面失色。而關公飲酒吃肉,談笑下棋,全無痛苦表情。
手術作得很順利,不一會就血流滿盆。華佗刮盡其毒,敷上藥,以線縫之。關公站起來,大笑說:「此臂伸舒自如,並無痛矣。先生真神醫也!」華佗說:「某為醫一生,未嘗見此。君侯真天神也!」
這就是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既說明了華佗醫術的高超,也說明關公的神威,實非一般人可比。
現在看來,做這樣的手術,是必然要麻醉的,況且華佗又有「麻沸散」,麻醉效果很好,可《三國演義》中倒沒有寫用麻藥,這是為了突出關羽的勇敢,在疼痛面前不同於一般人,是藝術的誇張。從醫學的觀點看,即使是勇敢的人,手術也是要用麻藥的。
華佗又交待說,箭瘡雖治,然而需要愛護,切勿怒氣傷觸,一百天之後,可以平復如舊。然而關公未到一百天就又領兵打仗,而且受了氣惱,荊州被呂蒙所奪,家眷被陷,傅士仁、糜芳又降東吳。關公聽了這些之後,怒氣充塞,瘡口迸裂,昏絕於地,後來敗走麥城被俘,慷慨就義,享年58歲。
據考證,毒箭之所以毒性強烈,是因為箭頭塗的是烏頭。烏頭是一種有毒植物,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高約60~120厘米。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葉片卵圓形,每年6~7月開花,7~8月結果。根為塊根,通常兩個連生,紡錘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其根、莖、葉都有毒。
烏頭又是一種中藥。植物烏頭的主根叫烏頭,因產地不同又有不同的名子:產於四川的叫川烏;野生烏頭及北烏頭叫草烏;同科植物短柄烏頭又叫雪上一枝蒿。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種類繁多,全世界250多種,我國有40多種。
主根上附生的子根叫附子;不生子根,單獨一個主根叫天雄。這些都可以入藥。
中醫認為,烏頭辛,熱,有毒。主要作用是祛寒濕,散風邪,溫經,止痛,常用以治療風寒濕痺,厲節風痛,四肢拘攣,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等症。
附子中也含烏頭鹼,雖然含量較烏頭為低,但因服用不當而引起中毒者卻屢見不鮮。中毒表現與烏頭中毒基本相同,如口唇、肢體發麻,噁心,嘔吐,心慌,氣短,煩躁不安,甚至昏迷;間或抽搐,嚴重者心跳、呼吸暫停。中毒者如能及時搶救,一般均可恢復。
毒箭,即浸有烏頭的藥箭,射入人體之後,不僅有機械性的外傷,而且有藥物的毒性,可以說是雙重的作用,因此危害更為深重。治療也必須及時,否則就有生命危險。關公第一次左臂中箭,不是毒箭,因此痊癒很快。而第二次是毒箭,儘管有名醫華佗精心治療,也還需百日才能痊癒,還需要安心靜養,不能遭遇氣惱,不能怒氣上升,否則是不易痊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