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夏天, 曹操奏明天子,說張繡作亂,當興兵討伐。於是天子乃親排鑾駕,送曹操出師。曹操親自率領大軍進發,見一路麥子已熟。老百姓見大兵將至,紛紛逃跑在外,不敢收麥。曹操命人廣泛告諭父老鄉親,並各處守境官吏:「吾奉天子明詔,出兵討逆。與民除害。方今麥熟之時,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將校,凡過麥田,但有踐踏者,並將斬首。軍法甚嚴,爾民勿得驚疑。」百姓聞諭,無不歡喜稱頌,望塵遮道而拜。
曹操的大軍經過麥田,紀律嚴明,皆下馬以手扶麥,並不敢踐踏。曹操的馬正在路上行進之中,麥田中突然驚起一鳩,那馬眼生,竄入麥中,踐壞了一大塊麥田。曹操隨即招呼行軍主簿,擬議自己踐麥之罪。主簿說:「丞相豈可議罪?」曹操說:「吾自製法,吾自犯之,何以服眾?」即拔出寶劍就要自刎。眾人急忙救住。謀士郭嘉說:「法不加於尊。丞相總統大軍。豈可自戕?」曹操沉吟良久,說:「既春秋有『法不加於尊』之義,吾故免死。」於是將頭髮割掉一縷,擲於地上說:「割發權代首。」並使人傳示三軍:「丞相踐麥,本當斬首號令,今割發以代。」於是三軍悚然,無不懍遵軍令。
這就是曹操割發代首的故事。
對於此事,後人也多有評論。如詩云:「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拔刀割發權為首,方見曹瞞詐術深。」這實際也是一個詐術,曹操是絕對不會自刎的。但應該指出,那時對頭髮的看法與現代大不一樣。現在,割一縷頭髮是小事一樁,沒什麼了不起。可是在三國時代,割掉頭髮決不是小事,人們深信「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曹操割發代首,也夠可以的了。割發與斬首相比,還是相距甚遠,不可同日而語。
成語「千鈞一髮」,形容非常危險。「鈞」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鈞等於三十斤,那麼千鈞就是三萬斤。試想,一根頭髮懸三萬斤的東西,能不危險嗎?然而頭髮的拉力也不可忽視,有人作過實驗,一根頭髮可以吊起100克重的物體,而用同樣粗細的銅絲、鉛絲或鋁絲,就很難吊起同樣重量的物體。假如用10萬根頭髮的髮辮作吊鏈,可以勝過一根鋼纜,足能吊起一萬公斤重的貨物,等於兩輛汽車的載重量。
頭髮具有緩衝撞擊、防止磨壓、保溫避暑、保護頭顱、美化人體等諸多功能,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寵愛。在古代,頭髮是無比神聖的東西,我國古代人,不論男女,都蓄長髮,因為頭髮是父母給的,絕對不可剪斷。孔子的那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早已深入人心,古人奉若神明。
中醫認為,腎或腦之華在發。因為腎主骨,骨生髓,腦為髓之海。故腎盛則發長,腎衰則發墮,腦減則發素(白)。又認為,發為血之餘。故腎的盛衰、血的盈虧,以及全身正氣的強弱、疾病的順逆等,均可從頭髮的形態、色澤反映出來。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醫學家就已經認識到疾病會反映在頭髮上,因為人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諸內必行諸外。如《靈樞·經脈篇》記載:「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色不澤」,「足少陰氣絕,則骨枯……,發無澤,發無澤則骨先死」。
可見頭髮與內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病源在於內臟,其本在於血,其標在於發。健康人的頭髮潤澤、光亮、柔軟、滑順、有彈性,頭髮生長快,髮根疏密均勻。而在疾病的情況下,頭髮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可以幫助診斷一些疾病。
現代醫學認為,一些內分泌疾病所致的頭髮異常現象,是因為血液成分的改變,影響了毛囊的營養代謝,從而出現各種毛髮異常的變化。現在對毛髮中微量元素的測定,對於診斷某些疾病具有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