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同時也是一種比較特殊的中草藥,因為它既可以當作藥物使用,還可以當作食物來食用。山藥這一名稱是在中藥歷史上幾經修改之後才確定的,在這個過程中它曾經有以下幾個名宇:薯蕷、玉延、修脆、佛掌薯等。關於為何不用「薯蕷」 一稱,還有一個傳說,那就是為了避宋英宗之諱(曙)、唐代宗之諱(豫),至於是否屬實,還有待於歷史學家的進一步考證。山藥的營養價值十分高,裡面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脂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糖類和礦物質等。有補脾肺腎、益氣養陰的功效。可以治療肺虛喘咳、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洩瀉、消渴、腎虛遺精、尿頻和婦女白帶過多等症狀。
在古代中醫學家中,有很多人特別重視山藥的藥用價值和食療價值,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名醫張錫純,他對山藥的應用可謂是物盡其才。首先,他特別推崇山藥食療法,這一點在他的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可以看到。他認為用山藥煮成粥可以滋陰退熱、生津止渴,因其口感甚好,對於治療兒童的疾病效果更佳。其次,他善用山藥起沉痾,張錫純認為山藥可以治療很多嚴重疾病,起沉痾。最後,他善用山藥治療各種雜病,並在他的著作中,記錄了山藥可以治療很多內科疾病,能夠治療的約占內科疾病的百分之三十五,這足以證明山藥的醫用價值之廣泛。
山藥還有野山藥和家山藥之分,家山藥是在家中栽種的山藥,只能食用不能藥用,口味稍遜於野山藥;野山藥是在野外自生的宿根蔓草,如果做藥用還需貯藏數年,質重色白者為良,在河南新鄉地區出產的山藥最佳,稱為懷山藥,藥用價值最高。據醫案記載,有位患糖尿病多年的病人,服用過很多藥,都沒有治癒。有人勸他服用懷山藥,沒過多長時間,尿中的糖分就逐漸減少,再過一段時間,身體就完全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