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分類

[FS:CONTENT_START]

人體的氣,從整體而言,由先天之氣、水谷之氣和自然之清氣,經過肺、脾胃、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而生成,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氣化、營養和中介等作用。但由於其主要組成部分、分佈部位和功能特點的不同,人體之氣又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不同類型。

(一)元氣

1.基本含義

元氣,《難經》又稱之為原氣,是人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包括元陰、元陽之氣兩部分。《內經》雖無「元氣」或「原氣」之稱,但有「真氣」之說。《素問·離合真邪論》說:「真氣者,經氣也。」《素問·上古天真論》則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靈樞·刺節真邪》曰:「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從《內經》所論來看,一是將真氣與「虛邪賊風」相對而言,指人體的正氣或正氣的重要部分;二是說明了真氣的來源是「所受於天」,即來源於自然界的清氣,與「谷氣」共同充養人體。後世醫家大多認為真氣是對人體所有之氣的概括,但也有醫家將真氣等同於元氣,如李東垣《脾胃論·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說:「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這裡的元氣概念,也應與古代哲學中的「元氣」相區別。中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構成世界的本原物質,這一觀點被兩漢時期的「元氣論」所同化,形成了「元氣一元論」,即認為元氣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

2.生成與分佈

(1)生成:元氣根源於腎,由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氣所化生。元氣生成之後,又依賴後天水谷精氣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理作用。因此,元氣的生成可概括為「源於先天,而長於後天」。故元氣充盛與否,不僅與來源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氣有關,而且還與脾胃運化的後天之精氣是否充盛有關。由於稟受於父母的先天之精氣在人出生之後即已有定數,所以後天水谷之精氣的充養,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此才能保證元氣的不斷化生和旺盛。即使是先天稟賦不足之人,若後天飲食調養合理,仍可有所彌補,使元氣逐漸充足。正如《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所說:「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張介賓《景岳全書·雜證謨·脾胃》也指出:「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後天培養之力,則補天之功,亦可居其強半。此脾胃之氣,所關於人生者不少。」

(2)分佈:元氣乃先天之氣,根源於腎,以三焦為通路,循行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膚腠理,無處不到,作用於機體各部分,發揮其生理功能。

3.主要功能

元氣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本始物質,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有推動和調節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以及推動和調控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生理活動的作用。

(1)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體生、長、壯、老、已的自然規律,與元氣的盛衰密切相關。當父母的生殖之精結合形成胚胎時,即產生了胚胎個體內部的元氣。在胚胎自身元氣的促進下,充分利用母體提供的精氣的營養,逐漸發育成為成熟的胎兒。出生後從幼年開始,腎精以先天之精為基礎,得到後天之精的補充而漸漸充盛,化生元氣以促進生長發育。到了青壯年期,腎精充盛到一定程度,化生充足的元氣,使機體發育,形體壯實,筋骨強健;同時在元氣的激發作用下,產生天癸,以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成熟,使機體具備生殖能力。待到老年,由於生理或病理性消耗,腎精漸衰,元氣的化生逐漸減少,形體出現衰老之象,生殖機能也隨之衰退,直至元氣衰亡,生命終止。因此,元氣不足則容易出現生長發育遲緩、生殖機能低下以及未[FS:PAGE]老先衰的病理改變。

(2)推動和調控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元氣通過三焦,流布週身,可推動和激發人體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動。另一方面,命門為元氣之根,內寓元陰、元陽。元陰、元陽是一身陰陽的根本,五臟陰陽皆以元陰、元陽為根本。正如張介賓《景岳全書·命門余義》所說:「命門為元氣之根,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因此,元氣陰陽之間的協調平衡,可對全身臟腑陰陽起到調節作用,是維持全身陰陽協調平衡、推動和調節機體各種生理活動的根本。故元氣充足,則臟腑功能強健;若元氣虛弱,則臟腑功能低下。

(二)宗氣

1.基本含義

宗氣,又名大氣,是人體後天的根本之氣。如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說:「大氣積於胸中,為後天全身之楨干,《內經》所謂宗氣也。」由於宗氣積聚於胸中,故稱胸中為「氣海」,又名「膻中」。如《靈樞·五味》所說:「其大氣之摶而不行者,積於胸中,命曰氣海。」

2.生成與分佈

(1)生成:宗氣是由水谷精氣和自然界的清氣聚合而成。飲食物經過脾胃的腐熟、運化,化生為水谷精氣,水谷精氣賴脾之升清而轉輸於肺,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互結合而化生為宗氣。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宗氣的盈虛盛衰。

(2)分佈:宗氣積聚於胸中,灌注於心肺之脈。其向上者出於肺,循喉嚨而走息道,經肺的作用而散佈於胸中上氣海;其向下者借助於肺的肅降作用而蓄於丹田(下氣海),並注入足陽明之氣街而下行於足。如《靈樞·刺節真邪》說:「宗氣留於海,其下者注於氣街,其上者走於息道。」

3.主要功能

《靈樞·邪客》說:「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說明宗氣的主要功能為行呼吸和行氣血。

(1)走息道而行呼吸:宗氣上走息道,推動著肺的呼吸運動。因此,凡呼吸、語言、聲音均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呼吸和緩而節律均勻,語言清晰,聲音宏亮;反之,宗氣不足,則呼吸短促微弱,語言不清,語聲低微。

(2)貫心脈而行氣血:宗氣貫注於心脈之中,促進心臟推動血液運行。因此,凡氣血的運行、心搏的力量及節律等皆與宗氣有關。宗氣充盛,則氣血運行正常,脈搏和緩,節律一致而有力;反之,則脈來躁急,節律不規則,或微弱無力,或氣血運行不暢,心血瘀滯而見胸悶疼痛、唇舌青紫等症。臨床上可以通過診察左乳下心尖搏動處(名曰「虛裡」)的搏動情況來瞭解宗氣的盛衰。如《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胃之大絡,名曰虛裡,貫膈絡肺,出於左乳下,其動應衣 (手),脈宗氣也。」即心尖搏動部位的搏動正常,是宗氣充盛之象;若其搏動躁急,引衣而動,是宗氣大虛;若其搏動消失,是宗氣亡絕。由於宗氣對呼吸運動及血液運行都有推動作用,因而可以影響到人體的多種生理活動。凡氣血運行、肢體寒溫和活動、視聽等感覺、言語聲音及脈搏強弱節律等,都與宗氣盛衰有關。故《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說:「宗氣者,動氣也。凡呼吸、語言、聲音,以及肢體運動、筋力強弱者,宗氣之功用也。」

另外,宗氣作為人體後天的根本之氣,自上而下分佈,蓄積於臍下丹田,對先天元氣也有重要的資助作用;元氣自下而上運行,散佈於胸中,以促進後天宗氣的生成。先天與後天之氣相合,則成一身之氣。先天元氣主要來源於腎所藏的先天之精氣,而宗氣的生成,取決於脾、肺兩髒的功能是否正常及飲食營養是否充足。因此,一身之氣的不足,即所謂氣虛,在先天主要[FS:PAGE]責之於腎,在後天則主要責之於脾肺。

   (三)營氣

1.基本含義

營氣,又名「榮氣」,是循行於脈中而富有營養作用的氣。營,有營養、營運之意。由於營氣行於脈中,與血液並行,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質基礎,二者可分而不可離,故常「營血」並稱。營氣與衛氣相對而言,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在外者屬陽,在內者屬陰,故又稱為「營陰」。

2.生成與分佈

(1)生成:營氣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微中最富有營養的部分所化生。《靈樞·營衛生會》說:「營出於中焦。」《素問·痺論》說:「榮者,水谷之精氣也。」明確指出營氣的化生部位是在中焦脾胃,水谷精氣是營氣生成的物質基礎。

(2)分佈:營氣循行於經脈中,與血液並行,通過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運行全身各個部分,內而臟腑,外而皮肉筋脈,終而復始,營周不休,發揮其滋潤和營養全身的作用。如《素問·痺論》說:「榮者,……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

3.主要功能

營氣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兩個方面。

(1)化生血液:營氣富含營養成分,與津液相結合,可化生血液,所以營氣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靈樞·邪客》指出:「營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讀醫隨筆·氣能生血血能藏氣》也說:「夫生血之氣,榮氣也。榮盛即血盛,榮衰即血衰,相依為命,不可離者也。」

(2)營養全身:營氣隨血液運行於全身,輸佈於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發揮營養作用,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指出:「營氣者,生於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膚,充滿推移於血脈之中。」營氣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的功能又是相互關聯的,因[FS:CONTENT_END]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