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腎

腎的實體位於腰部脊柱兩側,左右各一。《素問·脈要精微論》稱:「腰者,腎之府。」《靈樞·本藏》記述了腎的形態大小、位置高下偏正、質地堅脆與發病的關係。《難經·四十一難》載「腎有兩枚,重一斤一兩。」明·趙獻可《醫貫》詳論腎之位置、形態曰:「腎有二,精所捨也。生於脊膂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形如豇豆,相並而曲附於脊。外有黃脂包裹,裡白外黑,各有帶兩條,上條繫於心包,下條過屏翳穴後趨脊骨。」其所述與現代解剖學之腎臟所指明顯為同一臟器。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水和主納氣。《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已確立了腎主藏精之功能。由於腎藏「先天之精 」,為臟腑陰陽之本,生命之源,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的主水功能,亦由《內經》提出。《素問·逆調論》云「腎者水髒,主津液。」腎主納氣的理論淵源於《內經》有關腎與喘關係的診療實踐總結,雖然《難經·四難》以呼吸與脈象關係為依據,提出了「呼出心與肺,吸入肝與腎」的診察內臟病證的診脈方法,但卻為後世醫家倡立腎主納氣的理論提供了可能的思路。南宋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明確提出:「肺出氣也,腎納氣也;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藏。」其後,歷代醫家承流揚波,進一步發展完善了腎主納氣的理論。腎在五行屬水,為陰中之陰,通於冬氣;在體合骨,開竅於耳與二陰,其華在發,在液為唾;腎捨志,在情志為恐。其經脈為足少陰腎經,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互絡屬,互為表裡。

(一)腎的生理功能

1.主藏精

腎主藏精,是指腎具有攝納、貯存、封藏先後天之精的作用。腎對先後天之精的閉藏使精藏之於腎,促進腎精的不斷充盈,防止其從體內無故流失,為精在體內充分發揮生理效應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1)精的含義和分類: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有形精微物質,是生命之源。《素問·金匱真言論》云:「精者,身之本也。」人體之精,根據劃分前提之不同,可有不同的分類。就其所涵蓋範圍而言,可分為廣義之精和狹義之精。廣義之精,泛指維持生命活動的所有有形物質,既包括稟受於父母的生命物質,又包括從飲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及其化生的血、津液等。如清·周學海《讀醫隨筆》說:「精有四:曰精也,血也,津也,液也。」狹義之精,是指生殖之精,包括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即構成人體胚胎的原始物質,也包括機體發育成熟後自身形成的生殖之精。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文中的「精氣」,即指此而言。就精的來源而言,可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指來源於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命遺傳物質。《靈樞·決氣》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靈樞·本神》謂:「生之來,謂之精。」因其與生俱來,常先身生,故稱為先天之精。後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之後機體從飲食物中攝取的營養成分和臟腑生理活動過程中化生的精微物質。《素問·上古天真論》說:「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腎中所藏之精,包括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後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資生。先天之精需要後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作用;後天之精有賴於先天之精化生元氣的活力資助,才能不斷攝入和化生。二者在腎中融為一體,以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和生殖能力。故何夢瑤《醫碥》謂:「精者,一身之至寶,原於先天而成於後天者也,五臟俱有而屬於腎。」

(2)腎藏精的機理:腎對精的閉藏,主要依賴於腎氣的封藏攝納,也是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因此,只有腎氣充足,固護統攝作用正常,先、後天之精才能閉藏於腎。否則,若腎氣不足,固攝失職,在男性則為精關不固,表現為遺精、滑精、早洩等症狀;在女性則為經、帶、胎元不固,表現為帶下清稀量多,或月經淋漓不盡,甚至崩血漏下,以及滑胎、胎漏等病症。另外,腎氣的封藏攝納尚與腎主納氣以及開竅於二陰有關。

(3)腎精的作用:腎中所藏之精,具有極其重要的生理效應。腎精能夠化生腎氣與元氣,腎氣能促進腎精之生成並固攝腎精。腎中精氣具有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及生殖機能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對此有經典性的闡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發去。」這段論述,揭示了機體生、長、壯、老的自然規律,與腎中精氣(「腎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人在出生以後,由於先天之精不斷得到後天之精的培育,腎中精氣日漸充盛,機體出現齒更發長、筋肉隆盛等生理變化,並在一定階段產生一種促進人體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和維持人體生殖機能的精微物質,稱之為「天癸」,此時,女子可按期排卵行經,男子則產生精子並出現遺精現象,男女均具備生殖能力。中年以後,隨著腎中精氣的由盛轉衰,「天癸」也隨之衰少而至耗竭,性機能和生殖機能逐漸衰退以至喪失,形體亦日趨衰老,表現為面色憔悴,頭髮脫落,牙齒枯槁乃至脫落等。由於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故齒、骨、發的發育狀態及生殖能力的強弱是腎中精氣盛衰的標誌。所以,腎精不足,在嬰幼兒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出現五遲(立、行、齒、發、語遲)、五軟(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等;在青壯年可表現為生殖能力下降,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閉不孕,性機能低下,以及頭髮稀疏、早白、少光澤,牙齒枯槁、鬆動、脫落,骨質疏鬆易骨折,耳鳴耳聾,健忘恍惚,神情呆鈍等早衰之象。

(4)腎陰與腎陽:在中國古代哲學中,精氣學說與陰陽學說相結合,而形成陰氣、陽氣的概念。《朱子語類》曰:「陰陽雖是兩個字,然卻是一氣之消息。」《證治準繩》亦云:「一氣中而有陰陽,……升降動靜備其中。」受古代哲學思想之影響,中醫理論建構亦採用了氣分陰陽說。腎藏先後天之精,腎精化為腎氣,其中對機體有溫煦、激發、興奮、蒸化、封藏和制約陰寒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陽,亦稱為元陽、真陽、真火;對機體有滋潤、寧靜、成形和抑制陽熱等作用者稱之為腎陰,亦稱元陰、真陰、真水。腎陽能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即氣化過程,促進精血津液的化生並使之轉化為能量,使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加速,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腎陰則抑制或減緩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使精血津液轉化為能量減少,人體各種生理活動的進程減緩,產熱相對減少,並使氣聚成形而為精血津液,精神也趨於寧境內守。二者相反相成,共同調節和控制著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精血津液的代謝過程。腎陽與腎氣,腎陰與腎精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腎之氣、陽同有溫煦、激發、封藏之作用,但腎陽較腎氣偏重於溫煦,又能制約陰寒,且蒸化水液;腎之陰、精同有濡養、滋潤之作用,但腎精重在濡養,又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腎陰偏於滋潤,又能制約陽熱之偏亢。生理狀態下,腎陰腎陽即相互協同促進,又相互承製約束,從而維持陰陽之間的和諧與平衡。

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陽不足,溫煦興奮功能失職,產熱減少,全身機能衰退,則表現出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冷痛,另一方面表現為生殖機能的障礙,男性可見陽痿不舉、精冷,女性可見宮寒不孕、性慾減退;蒸化失職,則水液不化而見水腫、尿少或癃閉;封藏失職,可見尿頻清長,遺尿,男性早洩滑精,女子帶下清冷等。腎陰不足,形體失於滋潤,可見腰膝酸軟,耳鳴眩暈,口咽乾燥,健忘,齒松發脫,女子經少或閉經;陰不制陽,虛熱內生,則見五心煩熱,骨蒸潮熱,失眠,顴紅盜汗;熱擾精室及血室,則表現為遺精、早洩或崩漏;陽熱相對偏亢,性機能虛性亢奮,則見陽事易興,女子夢交,性慾亢進。

由於腎中精氣是機體生命活動之本,所以腎陰和腎陽亦是各臟腑陰陽的根本,調節著各臟腑的功能活動。故《景岳全書·傳忠錄》說:「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可見,腎之陰陽在維持整體陰陽平衡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故腎的陰陽失調,會導致其他臟腑的陰陽失調。如肝失腎陰滋養,水不涵木,可致肝陽上亢,甚則肝風內動;心失腎陰上承,可導致心腎陰虛或心火上炎;肺失腎陰滋養,可致肺腎陰虛而燥熱內生。脾失腎陽溫煦,可致脾腎陽虛而內生寒濕或水氣泛溢;心失腎陽溫煦,可致心腎陽虛而水氣凌心等。反之,其他臟腑的陰陽失調,日久也必累及於腎,導致腎的陰陽失調,此即「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景岳全書》)的規律。另外,由於腎陰、腎陽是就腎中精氣而劃分為陰陽之氣,因此,當腎陰虛到一定程度可傷及腎陽,腎陽虛亦可累及腎陰,形成陰陽互損的病理狀態,然其本質都是腎的精氣有所不足。

(5)藏精舍志:志是指人的識記活動。《靈樞·本神》曰:「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即心接受反映外界客觀事物,並對所反映的事物映像加以貯存謂之志。《靈樞·本神》又云:「腎藏精,精舍志。」腎精生髓養腦,維持人的識記能力,故腎之精氣不足,腦失所養,則記憶力減退,甚則癡呆。

  2.主水

 &nbsp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