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漢果是廣西的特產中藥,以果實入藥,具有清熱潤肺,滑腸通便等功能,主要用於治療肺炎燥咳、咽痛失音、腸燥便秘等症。羅漢果是葫蘆科羅漢果屬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雌雄異株。目前栽培的羅漢果主要有以下四個品種。
1、青皮果:具有高產、早熟、品質較好、適應性強等優良性狀,在平原、丘陵、山地均可栽培,是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
2、冬瓜果:果大,整齊,高產,優質,適應丘陵和低山地區栽培。
3、紅毛果:植株生長健壯,具有結果多,產量高,適應性強等優點,可在平原、丘陵、山地栽培。一般只作生產中成藥的原料藥。
4、拉江果:具有品質優,適應性強等優良性狀,丘陵、山地均適宜栽培。
一、生長習性
羅漢果生長在海拔300-1200米的亞熱帶山坡林下,灌木叢中及河邊濕地處,生長發育過程要有一段較長時間的高溫環境,宜在溫暖、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通常適溫範圍為18℃-32℃。羅漢果是一種喜光卻不耐強光的植物,幼苗期怕強光照,在半陰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成年植株,每天僅6-8小時的光照就能滿足其生長發育需要,但在蔭蔽的條件下,成年植株則籐蔓纖細,節間長,結果少,產量低。
羅漢果對土壤要求不很嚴格。一般的土壤均能正常生長,但以土層深,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土層瘠薄的砂土以及土質粘重,排水不良的土壤均不適於羅漢果生長。
二、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羅漢果的繁殖可採用種子育苗和壓蔓兩種方法。育苗地宜選擇在半陰半陽,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濕潤處。在頭年冬季翻地,並多次犁耙,使土層疏鬆細碎,每畝施肥2500公斤作基肥,起畦高20厘米,寬100厘米。
種子育苗:在每年8-9月份果熟後,選擇無病蟲害,充實成熟的果實曬乾留作種用,翌年清明前後剝開果殼取種,放入水中把種子搓洗淨,晾乾後備用,播種時在整好的育苗地上按行距20厘米,深2厘米左右開播種溝,把種子均勻撒在溝內,播種後覆土平畦面,並蓋草淋水,一般15-30天發芽,種子發芽率40%左右。苗期加強管理,及時中耕除草,追肥。第二年春,塊莖長至直徑3厘米,長5厘米時便可種植。這種繁殖法具有運輸方便,能獲得大量種苗和便於選育良種等優點,但植株結果慢,雄株較多,目前生產上較少使用。
壓蔓繁殖是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方法。在7-10月間選擇生長粗壯、節間長、垂吊在棚架下的籐蔓作壓條,在其附近地面挖深、寬各15-18厘米的穴,把3-5條籐蔓的頂端彎壓入穴內,壓入土的頂苗長12-14厘米。穴距3厘米左右,覆土高出地面8-10厘米,保持水分濕度。為提高羅漢果產量,宜在植株結果盛期,從中選擇高產的單株,作為壓蔓留作母株。這些單株不讓其上棚結果,到9月間選擇生長粗壯,節間短而且有花蕾的籐蔓進行壓蔓,也可以在高產植株中,於7月間在主蔓的基部留2-3條側蔓,待其長至9月份再進行壓蔓,經常淋水,保持穴內土壤濕潤 ,約經10天可長出根,30天膨大成小塊莖。無霜凍地區可原地過冬,有霜凍的地區則應挖土坑貯藏,用一層土一層種薯蓋好,保持濕潤。
種植:一般3-4月間種植薯時應注意把雌雄株分別放,種植時每20株雌株配1株雄株,並均勻分佈以利人工受粉。種植密度按株行距1.3-1.7米,行距1.7米開穴。種薯不能與肥料接觸,應在穴內的肥料上先蓋一層薄土,再把種薯放在土上,每穴放種薯1.2個,2個之間株距為30厘米,放時芽頭向上,露出土面,相向一致,以便管理,最後覆土厚7-10厘米。
2、管理
搭棚、扶籐和摘側芽:種植後便開始搭棚,一般用竹木作支架,棚高1.7米左右,棚頂鋪放小竹子或樹枝,然後在株旁插一條小竹子,以便莖蔓往上攀援生長。苗高17-20厘米時,將籐莖上長出的側芽摘除,留下主蔓培育,並引綁上棚。引主蔓上棚,主蔓上棚後將架下主蔓上所長出的側蔓全部摘除,以培養粗壯主蔓。羅漢果的一至三級側蔓是主要結果蔓。在主蔓上棚後留10-15個節,頂端摘心,促進抽出6-8條一級側蔓,一級側蔓留20-25節摘心,促進每條再抽出2-4條二級側蔓,留25-30節摘心,抽出2-4條三級側蔓,以形成單主蔓多側蔓自然扇形結構,有利於穩產高產。
促進雄花早開:羅漢果是雌雄異株,而且雌花開花比雄花早10-16天,生產上易出現花期不遇,給產量帶來一定損失,促進雄花早開的措施是:留蔓越冬,在入冬剪除老蔓時,選用2-4年生的健壯雄株,將主蔓留1-1.5米長,剪口處塗蠟後,用稻草包紮主蔓越冬,翌年3月氣溫上升到18℃以上時,除去稻草,加強肥水管理,則能使雄株早上棚,早開花,達到雌雄花期相遇的目的。
人工授粉:羅漢果所有栽培品種必須進行人工授粉。方法是:在6-7月間植株開花時,在清晨6-7時,先採摘發育良好且微開的雄花,盛於竹筒或飯盒內,置乾燥處備用,待雌花開放時,用竹籤從花藥內刮取花粉,將花粉輕輕塗抹到柱頭上,授粉時運用要輕,切勿傷雌花的子房和柱頭,一般每朵雄花可授10-12朵雌花,授粉時間以早上7-10時較適宜。
3、病蟲害防治
a、根結線蟲病:由根結線蟲引起的一種病害,是當前羅漢果的主要病害,在平原、低丘陵地區及沙質土上種植栽培的羅漢果發病尤為嚴重。植株受害後,鬚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狀物,常呈念珠狀,塊莖上則形成瘤狀的疙瘩。
防治方法:首先,種植地應選在新墾荒地上,並經多次犁耙,使土壤充分風化讓根結線蟲失去生存條件,可減少此病發生。選擇無病種薯,實行輪作,發病後露蔸,將瘤狀物削除,再塗上桐油,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b、皰葉叢枝病:由類菌體和病毒復合感染引起的地上植株病害。受害果園的空株率達13-40%,結果數減少50%。受害植株葉片呈畸形,缺刻或線狀,葉脈縮短不均,葉肉隆起呈皰狀,葉緣反捲,葉肉肥粗硬,腋芽早發而成叢枝,葉片最後黃化。此病由人工嫁接、創傷摩擦、種子帶病和媒介昆蟲綿蚜蟲進行傳播。
防治方法:選擇無病種苗,在遠離生產區建立無病種苗地,或用莖尖脫毒的組織培養和實生苗作生產用苗;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定期用40%樂果2000倍稀釋液或敵百蟲1000倍稀釋液消滅傳毒棉蚜蟲,預防昆蟲傳播;清除病株,勤檢查,發現嚴重病株要及時拔除,集中燒燬,防止蔓延。羅漢果易發生的病、蟲害較多。如:白絹病、白粉病、紅蜘蛛、黃守瓜為羅漢果初期的毀滅性蟲害,應注意觀察急早發現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