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特點 主要侵害植株地下莖(茭筍)。染病茭白植株生長減弱,葉片變寬,葉色深綠,葉鞘發黑。挖檢地下莖( 茭筍),發現地下莖變短,部檢茭肉,發現茭肉呈短條狀變黑(病菌未發育成熟的孢子堆)或散出黑粉(病菌發育成熟的孢子堆)。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擔子菌亞門、黑粉菌目的茭白黑粉菌[UstilagoesculentaHenn.]。病菌以菌絲體潛伏於地下莖內,當新芽萌發時,菌絲即由母莖侵入芽內,並與芽生長點同步向上發展。病菌新陳代謝產生一種稱為吲哚乙酸的激素物質,刺激茭白嫩莖基部膨大為紡錘形,病菌在膨大地下莖(茭筍)組織內縱橫蔓延,從營養生長階段轉向生殖生長階段便形成冬孢子堆,此時茭白嫩莖有許多黑色短條狀斑。冬孢子堆發育成熟即散出大量黑粉(冬孢子團)。被害病莖不能抽生花穗。如植株分櫱過多,或肥力不足,或灌水不當,往往發病較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尚缺調查。國內近年推介的16個茭白品種中,武漢菜科所培育的8602和8937兩個品種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和適應性,但是否抗黑粉病則有待各地進一步觀察確定。
防治方法
1、精選不帶菌茭種。
2、加強管理。春季要割老墩、壓茭墩,降低植株分櫱節位;在老墩萌發時疏除過密分櫱,促萌芽整齊;管好水層,分櫱前宜淺灌,中期適當露曬田,高溫期宜深灌,抑制遲分櫱;合理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前期及時追肥,促分櫱生長,高溫期宜控制追肥,抑制後期分櫱,夏秋季節及時摘除黃葉,改善株間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