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栽培技術介紹

牛蒡又名白肌人參,蒡翁菜。菊科,2年生或3年生草本植物。人們食用其較長的肉質根,是重要的出口創匯蔬菜之一。煙台地區從1992年起對其高產優質栽培進行研究,該項目還獲得了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現將其成熟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擇適宜土壤。牛蒡宜在沿河兩岸土體深厚、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均質河潮土及潮棕壤土地上種植,其土壤砂粘粒比例為:0.25毫米的粗中砂粒10%;0.25-0.01毫米的細砂粒60-70%;0.01毫米物理性粘粒25%。砂粒粗、砂性大的砂壤土、砂土則肉質根不緊密,外皮粗糙,易空心;壤土則根生長不良,側根、畸根多,一級品率和商品價值低。

牛蒡忌連作、忌花生、地瓜(甘薯)、茄子、辣椒茬種植。

二、選擇適宜品種。目前主栽的品種多為日本品種,有柳川理想、南部白肌、松內早生、山田早生、札幌大長白等。

三、深翻整地,施足底肥。為多出一級品,應在播種前(多在冬春季節)按行距60-70厘米,挖寬30厘米或40-50厘米,深80-100厘米的種植溝,溝壁要垂直,不要打亂土層,然後按每畝從溝底層起分層施肥,將腐熟有機肥2000-3000千克、尿素25千克、磷酸二銨50-75千克、硫酸鉀20-50千克,肥土均勻混合回填入原溝內,實行有機肥氮、磷、鉀一次足量施入。全田種植溝填平後,春播田要順溝放一次大水,沉實土壤,等墒情合適時,在原播種溝上起壟以備播種,秋播則不必灌水沉實土壤,起壟時要做到壟寬20-30厘米,壟高10-15厘米。

四、精心播種,確保播全苗。牛蒡無固定播種期,春播在3月下旬至6月上旬均可,秋播以9月中、下旬為宜。煙台地區在5月1日前後為最佳期。牛蒡不宜移栽或補種。

播前種子應日曬1-2天,做好芽率試驗,發芽率在95%以上,可直接播種,發芽率低則催芽。墒情差或有烈日曝曬時,應實行澆水點種、深覆土法種植:單株點種,深覆土5-6厘米,在小苗即將出土前(播後6-7天)將過多的土扒掉,恢復2厘米的播種深度。

五、實行合理密植,搞好田間管理

1、噴水和覆蓋。幼苗生長弱,怕日曬和大雨潑苗,因而播種後立即覆蓋草簾或撒層麥草遮蔭,同時可防止大雨潑苗或雨後造成地面板結。在出齊苗後可揭除覆蓋物(麥草可劃至壟溝內,以待日後秸桿還田),要注意噴水,保持土面濕潤。

2、間苗。牛蒡播後一般7-10天出苗,子葉展開後進行第1次間苗,真葉1-2葉時第2次間苗,真葉5-6葉時定苗,按株距8厘米,每畝留苗9000株左右。間苗要間除小株,過旺株、畸形株。

3、中耕除草。幼苗出齊後要及時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通透。松土開始應淺,定苗後逐漸加深。整個生長季節應及時消滅雜草。

4、追肥。每畝按純N15-20千克、P2O510-15千克、K2O10-15千克的比例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分3期開淺溝施入。

5、澆水。每次追肥後立即澆水。牛蒡不耐澇,生長後期,遇乾旱可隔10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即可,雨季則注意排澇。

六、適時收穫。牛蒡出口一級品標準是:直徑3-4厘米,長度70厘米左右。從出口及產量要求來講,牛蒡適宜生長期為120-140天,煙台地區在9月中旬開始收穫,11月下旬後,肉質根停止膨大,影響質量和產量。收穫方法:留10-20厘米的葉柄,把葉片割掉,從兩行之間向下挖土90厘米,然後握住植株葉柄用力向上拔出,注意不要折斷牛蒡。

七、病蟲害防治

1、細菌性黑斑病。在苗期用1:3:400波爾多液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麥類白粉病:在高溫高濕季節易誘發,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或15%粉銹寧800-1000倍液來防治。

2、蟲害。主要有根結線蟲、金針蟲、藍金龜子幼蟲、螻蛄、蠐螬等。可用50%辛硫磷乳油拌麥麩在傍晚撒施,也可用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防治。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