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文化 膏藥的歷史源遠流長 膏藥,是中藥五大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在戰國秦漢時期出現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的記載。這時的膏藥,是豬脂膏之... 2015年12月16日 閱讀 24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製作 中醫膏藥製作常用藥材 十三 白薇 其他名稱:春草 芒草 白幕 薇草 骨美 龍膽白薇 三百根 牛角膽草 苦膽草 羊奶子 山煙 百蕩草 老龍角 羊角細辛 上天梯 大向砂 九根角 節節空 主要成分:...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2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常識 膏方有利於藥材合理利用 十月一到,就進入了膏方進補之時。膏方,又稱膏滋方、煎膏,屬於中藥丸、散、膏、丹、湯、酒、露、錠八種劑型之一,是一種將中藥飲片反覆煎煮,去渣取汁,經蒸發濃縮後,加糖或...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4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用法 固元膏服用有講究 最近成都流行服「固元膏」。 一本叫《不生病的智慧》的書近來受追捧,因為書中介紹了一個膏方——固元膏,是用500克阿膠、芝麻、紅棗、核桃仁加酒久蒸,制做成膏方每天服用...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1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養生膏方 膏藥如何來進補 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藥學會副會長陳保華提出,膏藥進補要注意「量體裁衣」。 用方要對症 膏藥進補的實質是是中藥調理,膏藥進補具有補虛糾偏,調整人體「自...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183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百病膏藥 貧血虛勞有膏招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鐵貯存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以皮膚和黏膜顏色蒼白、疲軟無力、頭暈耳鳴、眼花、記憶力下降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眩暈和暈厥...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0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文化 古今膏方組方特點 到了明清時代,有相似功效的藥物精選並歸為一類,如補血組、補心氣組、滋腎陰組、活血化瘀組、健脾利濕組,再將這些組群進行整合,綜合發揮這幾組藥物的作用。由這些不同組的藥...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5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製作 中醫膏藥製作常用藥材 六 赤小豆 其他名稱:赤豆 紅豆 紅小豆 小紅綠豆 虱豆 朱赤豆 金紅小豆 朱小豆 主要成分:含蛋白質克、脂肪克、碳水化物克、粗纖維、灰分、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 2015年12月12日 閱讀 194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百病膏藥 百病膏藥–櫻沙膏滋 [主 治] 心神虧虛,神經衰弱,夢遺滑精。[處 方] 金櫻子5000克[制 法] 去毛刺煎膏,加沙苑蒺藜膏500克,再加蜂蜜成膏。 [用 法] 每服15克,白開水化... 2015年12月12日 閱讀 23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膏藥文化 中醫傳統黑膏藥 唐初黑膏藥用於臨床至今有數千類和氧化鉛等在高溫下製成鉛硬膏,其所含的鉛皂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促進皮膚被動擴散的吸收。其脂溶性與人體有親和力,能增加表皮類脂膜對藥物的... 2015年12月12日 閱讀 281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