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基礎 明清以來對脈辨病機研究的進展(二) 關於弦脈,張璐說:「弦為六賊之首,最為諸經作病,故傷寒壞證,弦脈居多,虛勞內傷,弦常過半。總由中氣少權,土敗木賊所致。但以弦少弦多以證胃氣之強弱、弦實、弦虛以證邪氣... 2015年12月21日 閱讀 236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象反映的生物信息 祖國醫學認為疾病的根本原因是機體內的陰陽平衡狀態受到破壞,因而引起氣血的變化,氣血的變化,帶來了脈象的變化。古人認為脈象可以測知病源,判斷生死,如《王符潛夫論·述赦... 2015年12月20日 閱讀 31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古脈法著作《持素》 《特素》是清代學者俞正燮氏所著,俞氏字理初,安徽黟縣人,生於乾隆己未,卒於道光庚子。《特素》收人於他的《癸巳類稿》中,《類稿》卷四為《持素》的「脈篇第一」,卷五為「... 2015年12月19日 閱讀 235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舌診與脈診發展的時間差別 舌診與脈診雖然最早都見於《內經》但從內容和重視的程度來看,舌診遠遠比不上脈診。 《內經》有關脈診的內容非常豐富,無論是對診脈的方法、脈名、正常脈、病脈以及死脈的認識... 2015年12月18日 閱讀 399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學輯要》及《脈學輯要評》 《脈學輯要》是日本人丹波元簡的脈學著作,丹渡氏在遵崇古脈法的基礎上並不放棄後人之說,在他的序文中反映出他的觀點方法,認為第一是:「叔和面降,支離散漫,殆無統紀」。「... 2015年12月17日 閱讀 2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象的變動與病(證)的機理 祖國醫學的學術思想體系將人體內外在環境看成是一個整體,將疾病看成是一個過程,將邪正兩方看成互為消長的兩種物質力量。故爾它有整體性、有辯證性,既具有原則性又具有靈話性... 2015年12月16日 閱讀 26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中醫診斷學發展簡史 對中醫學發展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醫家和醫著,應有所瞭解。 人類在生產、生活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與疾病進行鬥爭 ,逐漸積累豐富的醫療知識,總結診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變... 2015年12月15日 閱讀 228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古代脈圈的意義和不足 古代的傳統性質的脈圖,除了具有歷史意義以外,現在和將來亦還有其實際意義,示意圖雖然不能做為今天對脈象客觀化研究乃至推廣使用的手段方法,但前人所做的工作亦還是對今後脈... 2015年12月14日 閱讀 270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
診斷基礎 脈學的現代發展 脈診,作為中醫診斷學中四診之一,是一種獨特的診斷方法,這種方法源遠流長,從其起源到形成脈診學體系,是經過了歷代醫家長期的整理、研究、總結而發展的,亦是由實踐到理論的... 2015年12月13日 閱讀 227 次 發表評論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