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高產栽培技術

豬苓,別名豬尿、亥苓、楓苓、烏桃等。以菌核作藥用,有利水滲濕、祛痰解毒之功效。臨床主治腎炎水腫、小便不利、急性尿路感染、暑熱水瀉、淋濁、赤白帶下等症。其提取物豬苓多糖有顯著的抗癌作用。主產地有陝西、雲南、甘肅、吉林、安徽、山西等省。

形態特徵 為多孔菌科多孔菌屬,菌核呈長形塊或不規則塊狀,有的呈姜狀,稍扁,表面凹凸不平,棕黑色或黑褐色,有皺紋及瘤狀突起;斷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質化,較輕。子實體從地下菌核內生出,常多數合生,菌柄基部相連或多分枝,形成一叢菌蓋,傘形或傘狀半圓形,直徑達15厘米以上。菌蓋肉質,干後硬而脆,圓形,寬1~3厘米,中部臍狀,表面淺褐色至紅褐色。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柄呈延生;管口多角形。孢子在顯微鏡下呈卵圓形。

一、生長習性 豬苓生長發育需要密環菌提供養料。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22~26℃。土壤含水量以12~30%為宜。pH值以4.5~5.8為佳。對土壤要求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質黃壤土為佳。

二、培養密環菌材和菌床

1、母種製作 原料配方:馬鈴薯200克(去皮)、蔗糖20克、瓊脂20克、水1000毫升。製作時,先將去皮的馬鈴薯切成薄片,放入1000毫升的水中,煮沸半小時,再用雙層紗布過濾去渣。然後將瓊脂放入濾液中溶化。再加糖攪拌均勻。並將水補充至1000毫升即成液體培養基。將液體培養基用漏斗趁熱分裝入試管,裝量為試管長度的四分之一,上面用雙層牛皮紙包紮後,放入高壓滅菌鍋內進行滅菌處理。滅菌後,取出帶培養基的試管趁熱斜放,冷卻凝固成斜面培養基,然後採用組織分離法或孢子分離法,在無菌條件下將密環菌組織或孢子接種在培養基上,經過培養即成密環菌母鐘。

2、原種製作 原種培養基配方為:麩皮50%、麥糠20%、木屑29%、石膏粉1%。將上述配料加水適量,調拌均勻後,裝入菌種瓶內。料中心打透氣孔,用棉賽將瓶口密封後進行滅菌處理。然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並置於22~26℃室溫下培養17天左右,菌絲佈滿培養料時,即得原種。

3、栽培種製作 培養基配方為木屑80%、馬鈴薯汁液20%。製作時,先將木屑裝入三角瓶內,每500毫升瓶裝10克,然後將馬鈴薯汁加入瓶內,使木屑濕透,再繼續加至液面高出木屑0.5厘米為準。再將母指粗的櫟類樹枝,截成6~7厘米長的小節,用刀將皮部砍成魚鱗狀,每瓶插入三節,使枝條半露於培養料之外。經滅菌後,在無菌條件下將原種接入三角瓶內。置入25℃下培養1個月,當三角瓶內培養基和短枝上長出大量棕紅色的蜜環菌後即得栽培種。

4、栽培種擴大培養 選直徑3厘米以下的新鮮闊葉樹枝,截成30厘米的小段,用刀砍成魚鱗狀,將栽培種貼附在魚鱗口上,堆積在30厘米深的地窖內。然後將木屑樹葉覆蓋在表層,保持濕潤,在20~25℃溫度下培養2個月左右,待菌絲長滿樹枝後,即可作培養菌材種材。

5、培養菌材和菌床 於6~7月選楊、柳、桑、楓、樺或櫟等木質堅硬的闊葉樹上直徑10厘米左右的枝條,截成60厘米的木段,曬15天,使含水量70%左右。將其砍成一排魚鱗口。每段3~4排,深達木質處。並排放入地窖內,再將菌枝放入兩棒之間,每行放菌枝2~3枝。然後用闊葉樹木屑將縫隙填平。如此再排上一層。並用樹葉蓋頂,加蓋10厘米厚的土以保墒。培養兩個月後蜜環菌便可長好。

三、培育豬苓

於4~6月或8~10月份,扒開菌床,取出上層菌材,擺入事先挖好的窖內,菌材間間距10厘米。下層就地不動。將小塊豬苓貼附在魚鱗口上和菌材兩端,使苓種與斷面或菌絲緊密結合。接好後,填充腐殖質土。輕輕壓緊。然後覆細土10厘米,使窖頂呈龜背形,以排水,並加蓋樹葉以保墒。

四、管理 栽好豬苓後,要保持窖內土適當濕潤。防上人畜遣踏和鼠害。

五、收穫與加工 豬苓栽培後,2~3年方能采收。采收時間以春秋兩季為宜。將採挖出的豬苓,去淨泥土和菌索,曬乾或烘乾後即可入藥出售。折干率50%。以個大,皮黑、色亮,肉色粉白者為佳品。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