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柴胡為較常用中藥。始載於《本草綱目》。具有清虛熱、除疳熱的功能。用於陰虛發熱、骨蒸勞熱、小兒疳熱等病症。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銀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乾燥根。銀柴胡屬多年生草本,高20~40cm。主根圓柱形,直徑1~3cm,外皮淡黃色,頂端有許多疣狀的殘莖痕跡。莖直立,節明顯,上部2叉狀分歧,密被短毛或腺毛。葉對生,無柄,莖下部葉較大,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疏被短毛或幾無毛,下面淡綠色,被短毛。花單生,花梗長1~4cm,花小,白色,萼片5,綠色。蒴果近球形,成熟時頂端6齒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長於乾燥的草原、懸崖的石縫或碎石中。
產地與分佈 主產甘肅、寧夏、陝西、內蒙等地。原為野生,現已改為家種,銷全國。
鑒別要點 銀柴胡鑒別特點有三:一是根頭部有疣狀突起的「珍珠盤頭」;二是表面有明顯向左扭曲皺紋及凹陷的棕色點狀「沙眼」;三是斷面可見黃白相間形成放射紋理,味微甘。
而混淆品絲石竹則根頭有多個地上莖殘基,全體有略向右傾斜扭曲紋,斷面有黃白相間的異型維管束,味苦而辣;燈心蚤綴則根圓錐形,根頭有細環紋,有的可見數條地上莖殘基,斷面有放射狀紋理,味淡;旱麥瓶草則根為圓柱形,根頭有分枝殘莖,表面具縱皺,斷面黃白色,味微甜。此外,圓形絲石竹、窄葉絲石竹、繩子草、女蔞等則銷用不廣,故從略。
名典鑒別 1宋?陳承曰:「柴胡以銀、夏者為良,根如鼠尾,長一二尺,香味甚佳。今《圖經》所載,俗不識其真,市人以同、華者代之,然亦勝於他處者,蓋銀、夏地方多沙,同、華亦沙苑所出也。」2汪機曰:「解散用北柴胡,虛熱用海陽軟柴胡為良。」8明?李時珍曰:「銀州即今延安府神木縣,五原城是其廢跡。所產柴胡長尺許而微白且軟,不易得也。……近時有一種,根似桔梗、沙參,白色而大,市人以偽充銀柴胡,殊無氣味,不可不辨。」4清?《本草從新》載:「銀州柴胡,治虛勞肌熱,骨蒸勞瘧,小兒五疳贏熱。根長尺餘,微白。」5《本草求真》載:「解散宜北柴胡,虛熱宜海陽軟柴胡為良。」6《本草綱目拾遺》載:「經疏云:俗雲柴胡有二種:一種色白黃而大者,名銀柴胡。專用治勞熱骨蒸,色微黑而細者,用於解表發散。」7《增訂偽藥條辨》:「銀柴胡蘆頭又大不知何物偽充。按銀柴胡以銀州及寧夏出者為勝,氣味甘微寒無毒。莖長尺餘,色微白,力弱于于北柴胡,即銀州之軟柴胡。專治骨蒸勞熱,兼能涼血。和劑局方治上下諸血,龍腦雞蘇丸中用之。凡人虛勞方中,最為相宜,用者須購真銀柴胡為要。」?快速鑒別 根呈圓柱形,偶有枝根,長20~40cm或更長,直徑1~3cm。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莖的殘基,習稱「珍珠盤頭」。表面淺黃白色,具明顯的縱皺紋,常向左扭轉,有時可見細根斷痕,呈凹陷的棕色小點狀(內含沙子),習稱「沙眼」。質較脆,折斷面不平整,疏鬆,有裂隙,射線乳白色,與黃色木質部形成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