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指肺氣不清,肺失宣降,肺氣上逆,氣道發出咳聲或伴咳吐痰液為主要表現的一種肺系病證。歷代將有聲無痰稱為咳,有痰無聲稱為嗽,有痰有聲謂之咳嗽。臨床上多為痰聲並見,很難截然分開,故以咳嗽並稱。
《素問·宣明五氣》說:「五氣所病……肺為咳」。《素問·咳論》指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肺為「嬌髒」,其位居上,如華蓋,主氣司呼吸,最易受內外之邪侵襲。《醫學三字經·咳嗽》言:「是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呼肺也」,故不論病因為何,不論是外感咳嗽還是內傷咳嗽,病位在肺,其病起於肺或由他髒之病累及於肺,引起肺氣不清,肺失宣降,肺氣上逆而致咳嗽。
典型病案
孫某,男,36歲。2014年11月19日初診。患者咳嗽、咳泡沫痰半月。半年前外感,出現頭暈、發熱,輸液7天。現症見:咳嗽,咳痰,泡沫痰,咽干,口不渴,眠差,多夢。納可,小便黃,大便稀,每日2次。舌淡紅,形胖,苔白略膩,脈沉滑數。
查:尿糖(++),有糖尿病家族史。
診斷:咳嗽,證屬風溫犯肺。
治法: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處方:桑葉30克,菊花12克,桔梗10克,連翹10克,杏仁10克,薄荷6克,蘆根30克,甘草6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紫菀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蘇子10克,白芥子10克,枇杷葉10克,姜半夏10克,陳皮10克,雲茯苓12克,薏苡仁30克。
服藥3劑,自訴咳嗽減輕,繼守方加減,續服調治1月而愈。
分析與體會
桑菊飲治療風溫犯肺之見解
葉天士言:「風溫上受,首先犯肺」,本例由風溫之邪外傷皮毛,上犯於肺,導致肺氣不宣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為主。
本例初起時有較為明顯的肺衛表證,根據《溫病條辨·上焦篇》「太陰風溫、溫熱、溫疫、冬溫,初起惡風寒者,桂枝湯主之;但熱不惡寒而渴者,辛涼平劑銀翹散主之。溫毒、暑溫、濕溫、溫瘧,不在此例」所言,本應用銀翹散。而此患者外感半月來診,經西藥治療後,肺衛表證雖未去,但余邪未盡。《溫病條辨·上焦篇》「太陰風溫,但咳,身不甚熱,微渴者,辛涼輕劑桑菊飲主之。咳,熱傷肺絡也。身不甚熱,病不重也。渴而微,熱不甚也。恐病輕藥重,故另立輕劑方」,故不用清熱力強的「辛涼平劑」銀翹散,而用宣肺止咳力強的「辛涼輕劑」桑菊飲為主方。
止嗽散治療咳嗽之見解
《醫學心悟》:「肺體屬金,譬若鍾然,鍾非叩不鳴。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自外擊之則鳴,勞欲、情志、飲食、炙煿之火,自內攻之則亦鳴」,「凡治咳嗽,貴在初起得法為善」,「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過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過寒亦咳。且肺為嬌髒,攻擊之劑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止嗽散治諸般咳嗽,具有辛溫解表、宣肺疏風、止咳化痰之功效。本方重在宣肺止咳,並佐以疏散之品,以驅邪外出。本方組合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風寒而不助熱,解表邪而不傷正,正所謂:「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
「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肺屬辛金,生於己土,久咳不已,必須補脾土以生金。」根據母子相及關係,肺脾兩髒相互影響。本例久咳見痰,故合二陳湯健脾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筆者在臨床跟師,無論有痰無痰,常見老師大多數合用二陳湯,應是防肺病困脾生痰之法。
總之,「凡治咳嗽,貴在初起得法為善」,是故應針對病因辨證施治,隨證加減,不應拘於一式。根據《溫病條辨》可知,應用桑菊飲應必見「咳,身不甚熱,微渴」三症;筆者認為此方為疏散風熱、宣降肺氣而止咳,而不是單純見咳止咳。肺為「嬌髒」,用藥過寒過熱均可令其咳;而止嗽散溫潤平和,不寒不熱,可應用於諸般咳嗽。且病見咳嗽,不應見咳止咳,除卻乾咳無痰可以止咳,其餘均應祛其邪、按其因以治咳;否則,易閉邪留寇,咳嗽纏綿難愈,甚則病進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