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1981年隨全國著名中醫學家董德懋先生學習期間,他將親手撰寫的「形神合一」全文交本人讀學。文中歸納、概括、層次分明、深透的理論一直指導著我的臨床實踐,現介紹給大家以共賞。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是說,通過後天的養生調攝,能便形神共調合一而增壽,可度百歲。祖國醫學這一形與神的合一論,而成為養生之中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主要內容。
形神學說是中醫學基礎理論中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理、法、方、藥一整套理論體系之中。
形神學說的實質特點
形神學說始於《內經》,它的理論概念充分體現了中醫的樸實性及唯物性,因形與神是人體生命現象中最基本的現象,二者的關係是生命現象中最基本的關係,大至整個宇宙世界,小至人體或體內某一組織器官,無一不充滿著形與神的運動變化,所以形與神的概念是相對的,也是多方面的。以人與大自然這個統一體來說,人體為形、大自然為神,以人體本身來說,其質體為形、生命活動為神;具體一臟器則臟器為形、功能為神。總而言之,形包括機體各種運動形式的物質基礎,神包括機體各種物質基礎的功能活動,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人體的整個生命運動。所以中醫學將這種對立關係的統一性,稱之為「形神合一」。
「形神合一」觀是中醫辯證唯物觀及整體觀的具體反映,反之說,人體的整體觀、機體本身的整體性就是通過形神合一觀來體現的,這正是形神學說最基本的實質特點。其次,形神學說還具備直觀性和辯證性兩大特點,因通過視及人體的神變及形變能以審知形神關係的正常與失常,從而進一步確定疾病的性質、轉歸和預後。由上可見,人體之形即指形體或曰質體,有質可觀,如固定的皮肉、筋骨及臟器等,流動著氣、精、血、津液等。神又曰神氣,其廣義者為生命活動的總概括,狹義者則指神志思維。恰當地運用形神學說可診查形之變,即各種運動形式的物質基礎,神之象,即各種物質基礎的功能活動,從而體現整個生命活動的生理現象及病理變化。
形神失常的表現
前賢有「形者神之志,神者形之用」之說,將這種關係稱之為體用關係,明代醫家張景岳說:「無形則神無以生,無神則形不可活。」形神的失調系形神關係遭到破壞而產生的病理狀態,所以千變萬化的病理變化,雖以陰陽來概括,然總不外乎形神關係的失常,這種失調,可先由傷形而後傷神,亦可先由傷神而後傷形,亦可二者同時被傷,嚴重者可導致形神的相失,即陰陽(體用)的離絕而生命告終。形神失調的診斷是以陰陽學說、五行、臟腑經絡等為理論基礎,以八綱、臟腑、氣血津液等辯證方法為工具,以四診為手段對其詳審細辨,而診查形神失調的具體情況。
從本源上看,神生於形,但從作用方面講,神卻是形的主宰,神的存亡盛衰取決於形的存亡盛衰,有「形存則神存、形滅則神滅之說」。對形的診查,主要診及形質和形態的改變,形質則指精、血、皮肉、筋骨、臟腑組織器官等,形態系指形質的運動現象,從而測知病之寒熱虛實。主要通過望診(望形質與形態的不同改變)、聞診(聞形質的氣味及音響)、按診(按及形質的潤滑乾澀及溫涼)等診斷方式來進行,如出現形體惡寒或發熱、頭痛鼻塞、四肢關節酸痛,即診為外邪侵襲肌表。如肢體攣急疼痛、頭痛如裹、陰雨天加劇,即可診為風濕侵及肌肉筋脈。有「六淫多傷形」之說。飲食勞倦亦多傷形,如腹痛腹瀉,少食噯氣。再如:「久坐傷肉、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等勞逸不當皆是傷形的重要原因,除診查外部形質與形態變化外,更重要的是診查內臟形質的病理變化。臟腑的生理活動是整個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基礎,按內臟的形神關係來說,其臟器和它所主的氣血津液等為形,其功能活動為神,古人長將這種形神關係歸納為體用關係,還有「體陰而用陽」之說,其中又以五臟的體用關係最為重要,因五臟乃是整個生命活動的中心,臨證所見,心多傷心氣、心陰、心血;肺多傷肺氣、肺陰;肝多傷肝陰、肝血;脾多傷脾氣、脾陽;腎多傷腎氣、腎精、腎陰、腎陽。故必以外部形質形態的變化來診五臟形質的病理變化。例如見肢體拘急、觸之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即可診為肝陰虛,筋脈失養。如見皮膚乾燥、形體消瘦、乾咳、潮熱盜汗等,即可診為肺陰虛等。觀形態還可診氣血痰瘀的變化,如肢體偏廢不用,或主氣虛血瘀或主痰瘀,口眼喎斜多主風痰阻絡等,皆對臨證診斷起到重要的參考價值。形傷可致神異,通過神之變亦可診及形傷之情,如見精神恍惚、健忘、失寐多夢等傷神證,再結合舌淡脈細等即可診為心血不足、心神失養。再如因大喜所致的奔走呼叫、笑哭無常等喜傷心證,精神抑鬱,頭暈少食等思慮傷脾證。還有大怒傷肝證等,皆是以情志傷神、神傷又致形傷的病變。《內經》有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恐傷腎、思傷脾之說,所以說,七情多傷神。另外,六淫之邪,亦可傷神,如濕熱、暑熱傷人,風寒燥之邪入裡化熱皆可致內蒙心包的神錯譫語、抽搐症。喻嘉言說:「色者,神之旗,髒者,神之捨,神去則髒敗,髒敗則色見夭惡」。說明廣義之神在診斷中的重要性,如面色憔悴、舌質淡白、精神不振,說明神衰;面色紅潤、舌紅、兩目明亮,說明神氣旺。脈貴有神,說明切脈亦要診神,所謂和緩有力,即為有神脈,否則可診及不同的異常脈象而辨神誌異常,聞言語呼吸及氣味亦能診神之盛衰,自言自語、聲音宏亮、呼吸均勻和緩,無異常氣味即為有神。如語無倫次、聲音高亢,說明心神失常。如言語低微、呼吸細弱不接續為神衰等。問診中,問及患者身體的輕健與重困、頭目之昏沉或清爽、飲食睡眠情況,皆能反映神氣的虛實。因形與神的關係是依存關係,病理變化中常互為因果,故而對形神異常的診斷不能截然分開,診神必觀形、觀神變更要知形變,以為形神失常的治療奠定強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