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治療心中懊

「心中懊 」一症,可見於《傷寒論》太陽病篇、陽明病篇,《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中酒疸的證治,但其發病機理各有不同,因此必然採用不同的治法和方藥進行治療,這就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梔子豉湯證

《傷寒論》67條:「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 ,梔子豉湯主之。」文中明確指出,此乃汗吐下劇烈所致。太陽病汗吐下後,有形之邪雖去,然而餘熱未清,內擾於胸膈,故見「心中懊 」。故當清宣胸膈之鬱熱,梔子苦寒,清熱解郁除煩;豆豉解表宣熱,二者相合可清宣鬱熱。

大陷胸湯證

《傷寒論》134條:「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 ,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文中「表未解,醫反下之」可以看出,使用下法當屬誤治。文中言「膈內劇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表明病在胸膈。誤下後,陽熱之邪內陷與體內有形之邪相結於胸膈,客於胸膈之邪熱阻礙氣機而致短氣,故「心中懊 」。陽熱之邪內陷與體內有形之邪相結於胸膈,法當瀉熱逐水,峻下破結。大黃、芒硝洩熱散結,甘遂瀉下逐水,三者合用以成瀉熱逐水之峻劑。

大承氣湯證

《傷寒論》238條:「陽明病,下之,心中懊 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陽明病下後仍見「心中懊 」,此為攻下後陽明腑實之濁熱洩而未盡,上擾神明所致,若腸內有燥屎,可再次應用大承氣湯攻下洩熱。大黃、芒硝洩熱通腑;枳實、厚樸理氣寬胸。

茵陳蒿湯證

《傷寒論》199條:「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發黃。」本條雖未列出方劑,但是從「無汗」、「小便不利」、「身必發黃」逆向推導可知,濕熱郁滯於體內,致使三焦氣化失司,水液代謝異常,從而出現「無汗」、「小便不利」等症狀。蘊結於體內的濕熱,阻滯氣機的正常運行,鬱熱內擾於胸膈則「心中懊 」。故當清熱利濕,通腑退黃,方選茵陳蒿湯。茵陳蒿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退黃;梔子清三焦之邪熱;大黃洩熱通腑退黃。三藥合用,濕熱盡去,則諸證自除矣。

酒疸熱盛證

《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並治第十五》中梔子:「酒黃疸,心中懊 ,或熱痛,梔子大黃湯主之。」酒疸是由於濕熱內蘊所致,但病機卻有在上、在中、在下之不同,然本條表現為「心中懊 ,或熱痛」,顯然酒疸熱盛證病在中焦,即濕熱蘊結於中焦。濕熱之邪居於中焦,上蒸於心胸,擾亂神明,於是見「心中懊 」。故清熱除煩,方選梔子大黃湯。梔子、豆豉清心除煩;大黃、枳實除積洩熱。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祛濕除煩之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