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力是一種非特異性的症狀,可以是肝病的早期症狀;也可以是其他一些疾病的預警信號,如腫瘤;甚至是生理性的,如過度勞累。乏力主要是患者的自我感受,有一定的主觀性,主要是靠與平時的日常活動相比得出的,如平時可以上三層樓,現在上一層樓即感氣喘,雙腿發軟,懶動等。一般來說,肝病患者的乏力程度自輕度疲倦到嚴重乏力,與肝病的嚴重程度相一致。
肝病患者乏力的發生機制為:1、肝病患者食慾減退,熱量攝入不足;2、肝病時糖、蛋白質和脂肪等中間代謝障礙以致能量供應發生障礙;3、肝臟損害時,血內膽鹼酯酶含量下降,以及膽鹽蓄積抑制膽鹼酯酶的活性,引起神經-肌肉傳遞的生理功能發生障礙;4、肌肉活動產生的乳酸轉變為糖原發生障礙,使肌肉細胞中乳酸蓄積過多;5、肝病時,腸內缺乏膽汁,脂溶性維生素E吸收障礙,維生素E缺乏可以引起營養性肌萎縮及肌無力現象。
病症 乏力
體力勞動者飲食太淡易致疲勞,是因為鹽中的鈉能加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睡眠不足可使人感到乏力,但神經衰弱者如長期服用安眠藥,也會感到軟弱無力,引起疲乏的藥物還有苯海拉明等抗組織胺藥物。
嗜好飲酒者常有疲倦感;飢餓的人因缺乏蛋白質和缺鉀也感乏力;疲乏軟弱有時是維生素B1缺乏症者的前驅症狀,嗜酒者易患此病。
體力或腦力勞動者的疲乏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稍微勞動後即感疲乏則需重視。
頻繁吐瀉和大量用利尿劑者因血鉀低而致全身無力;但血鉀過高患者也感軟弱,故需驗血鑒別。
糖尿病是最常導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於糖代謝失常,高能磷酸鍵減少,負氮平衡,失水及電解質失衡等原因,故易疲乏、虛弱無力,且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症狀。
貧血也常引起疲乏,嚴重的有慢性貧血、起病較驟的缺鐵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急性溶血性貧血等,這些患者均有乏力的現象。
慢性腎炎患者也常感疲倦和乏力,而且因他們需長期吃低鹽或無鹽飲食,又容易缺鉀,故乏力、失眠、腰酸常是他們就醫的主訴。
患了感冒和各種感染性疾病的人幾乎都有疲乏無力的體驗。心衰病人因進食少、鎂攝入少,提供能量的ATP不能被激活,故有乏力現象。
很多內分泌疾病都有乏力的表現。乏力是甲狀腺機能減弱病人的起初症狀,也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的常見症狀。
產後大出血引起休克而致的席漢氏綜合征,主要表現就是易疲乏、閉經、消瘦,這是因為腦垂體前葉機能減退所致;腦垂體前葉機能亢進所致的肢端肥大症患者也常感疲乏和四肢無力。
最明顯的疲乏無力見於重症肌無力患者,由於患者的神經肌肉間傳導障礙,故其橫紋肌極易疲乏,稍經活動,即迅速呈現無力狀態,持續而迅速的動作更易引起疲乏,疲乏感往往晨輕晚重,補充氯化鉀後乏力可減輕。
白血病病人因同時存在貧血,故亦常感乏力。除白血病外很多惡性腫瘤的早期常表現為乏力症狀,但同時伴有其它該腫瘤的常症狀,如肺癌常有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狀。
如果自己感覺經常毫無原因(如過勞、睡眠不足、天氣悶熱、飢餓等)的軟弱無力時,一方面要及時就診,把乏力的感覺及其它不適無遺漏地告訴醫生。另一方面不要過於緊張,因為病態的乏力,必然伴有其它的不適。重要的是需與醫生很好地合作,做各種必要的血液化驗及其它檢查,以及早查明病情,及時治療。勞累過度。
乙肝患者乏力的原因
疲勞的特點就是人感到力不從心,同時伴有勞累感、厭煩、虛弱和易怒。疲勞或許是肝病最常見和輕微的症狀,普遍存在於各種類型的肝臟疾病和肝臟疾病的各個階段。一些人在診斷為肝臟疾病後幾年才出現乏力,而另外一些人則主要是由於感到疲勞而去尋求醫學幫助。在發現這些症狀與肝病有關之前,為了查明疲勞的原因,很多患者已經看過了許多科醫生。甚至因為抑鬱經常與疲勞相伴,一些患者都疲勞可以由肝病本身或是與肝病相關的紊亂——如:甲狀腺疾病、維生素缺乏等引起。醫生必須仔細地查找所有可能引起病人感到疲勞的因素,而有些病因是容易醫治的。
1、糖代謝發生紊亂。患乙肝時,乳酸轉化為肝糖原的過程比正常遲緩,體內乳酸堆積,即可感到肌肉發酸。正如我們平常做劇烈活動或勞動後,身體消耗的能量很多,糖原分解加速,產生的乳酸也增多,因而感到肌肉酸痛,疲乏無力。
2、膽鹼酯酶減少。患乙肝時,膽汁排泄受阻,膽汁中的膽鹽就瀦留在體內。而膽鹽有抑制體內膽鹼酯酶的作用,這種膽鹼酯酶是人體神經與肌肉之間傳導興奮的媒介物。膽鹼酯酶減少,能引起神經-肌肉傳導功能紊亂,以致使人感到疲乏無力。
3、維生素E缺乏。肝臟是維生素E的主要儲存場所,乙肝患者出現肝臟疾病時腸道吸收減少,故體內維生素E含量下降。而維生素E具有調節體內酶系統的作用,能減少體內組織中氧的消耗,有利於組織增強其對低氧狀態的耐受性。
乏力的原因是什麼
1、體力勞動者飲食太淡易致疲勞,是因為鹽中的鈉能加強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2、睡眠不足可使人感到乏力,但神經衰弱者如長期服用安眠藥,也會感到軟弱無力。
3、嗜好飲酒者常有疲倦感;飢餓的人因缺乏蛋白質和缺鉀也感乏力;疲乏軟弱有時是維生素B1缺乏症者的前驅症狀,嗜酒者易患此病。
4、體力或腦力勞動者的疲乏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在稍微勞動後即感疲乏則需重視。
5、頻繁吐瀉和大量用利尿劑者因血鉀低而致全身無力;但血鉀過高患者也感軟弱,故需驗血鑒別。
6、糖尿病是最常導致乏力的疾病。患者由於糖代謝失常,高能磷酸鍵減少,負氮平衡,失水及電解質失衡等原因,故易疲乏、虛弱無力,且有口渴、消瘦、多食、多尿等症狀。
7、貧血也常引起疲乏,嚴重的有慢性貧血、起病較驟的缺鐵性貧血、急性失血性貧血、急性溶血性貧血等,這些患者均有乏力的現象。
中醫治療乏力的依據是什麼?這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只有瞭解了乏力的症狀才會知道更好的治療辦法,中醫是不錯的方法,那麼中醫治療乏力的依據是什麼呢?以下是專家給出的具體建議。
中醫治療乏力的依據
1、從脾治,益氣健脾,祛乏養神,主治脾傷乏力證
脾傷乏力證多因饑飽失常,酒食過度,或憂愁思慮過多,或工作繁重雜亂,應酬頻繁,形體勞役所致。青少年則可因用腦過度,思慮傷脾所致。本證因脾傷中虧,肢體乏養。可見怠惰嗜臥,四肢乏力不收,大便洩瀉,懶於言語,惡食納少,舌苔薄白膩,或厚膩,或舌質偏淡,脈緩而大或浮,或細,或濡諸症。
治則:益氣健脾,祛疲養神。方藥:益氣健脾湯:黨參30克,炒白朮12克,茯苓12克,炙黃芪30克,山藥30克,砂仁10克,青皮10克,陳皮12克,木香12克,雞內金10克,紫蘇梗12克,神曲12克,薑黃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參茯丸、胃立康口服。
2、從肝治,養陰柔肝,祛乏醒神,主治肝傷乏力證
肝傷乏力證多因酒食應酬過多,或工作壓力大,或喜怒不節,謀慮過度,或疲勞過度,情緒心理的改變超過肝的調節能力所致。正如《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肝者罷極之本」,明確指出肝臟功能失調是產生乏力的重要原因。肝藏血,主疏洩,肝能藏魂,魂與神密切相關,可影響心理活動,神經活動過度會影響肝,從而降低肌肉活動能力。肝主筋,筋是連屬關節,「諸筋者是屬於節。」筋是肌肉發力引起肌體運動,「筋,肉動也。」
本證因肝傷陰虧,肢體不濡,可見疲倦乏力,肢軟少動,運動減少,或有低熱口乾,五心煩熱,或目赤易怒等,舌質偏紅或苔薄少,脈細弦或滑。
治則:養陰柔肝,祛疲醒神。方藥:柔肝祛疲湯:生地黃2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玄參12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酸棗仁20克,柴胡12克,赤芍12克,紅花12克,郁金12克,丹參20克,龍眼肉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舒肝丸、榮肝丸口服。
以上是對中醫治療乏力的依據做出的分析,專家指出乏力對於大家的傷害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大家的健康。
曹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