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開苦降法治癒術後胃腸功能紊亂案

胃腸功能紊亂是外科腹部術後常見的消化系統併發症,尤其是在「結石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等疾病普外科術後多見。由於手術可以使中氣受損,加之術後患者多臥床休息,又有精神緊張以及胃腸蠕動失常等多種原因,臨床常會表現出胃腸功能紊亂,導致胃氣不和,寒熱夾雜之證。臨床可出現脘腹痞滿、噯氣或噁心嘔吐、納呆、腹痛及腸鳴下利等症狀。筆者採用中醫辛開苦降,寒熱並用之法,以調整胃腸功能,扶正祛邪,常可取得非常滿意的臨床效果。

李某,女,68歲,農民。因「突發性上腹部疼痛2天」於2010年11月26日以「1.結石性膽囊炎2.膽源性胰腺炎」收入住院。入院後給予抗炎、抑胰酶、支持及對症等治療,於2010年12月8日在全麻下行「膽囊切除並膽總管T管引流術」。術後於2010年12月16日初診,患者自覺心下痞悶、噁心、納呆,伴有腹部脹滿不適,查體:神志清楚、精神較差,腹腔引流及膽總管T管引流管尚未拔除,全腹平坦,未見腸型及蠕動波,無壓痛及反跳痛。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辨證其病因系術後久臥病床,早期下床活動少,加之手術可使其中氣不同程度受損,連日來又大量靜脈輸液,致寒涼之邪侵犯腸胃,胃氣不和,胃失和降,寒熱互結,阻於心下,導致心下痞硬。治以辛開苦降,寒熱並用,補瀉同施。處方:半夏12克,黃芩9克,乾薑9克,太子參9克,黃連6克,陳皮6克,木香4.5克,焦三仙各6克,大棗4枚,炙甘草5克。3劑,水煎溫服,取汁400ml,分早晚兩次口服,日1劑。

2010年12月19日二診:心下痞硬大減,納谷知香,無噁心,脘腹已不覺脹滿,整體情況大有改善。效不更方,囑再服2劑,之後以香砂六君丸調理善後而痊癒出院。出院1周後來院複查並拔除膽總管T管引流管,見患者精神佳,面色紅潤,脈象有神,自覺脘腹無不適感,其飲食正常,睡眠良好,二便自調,傷口恢復滿意。

按:本例患者系術後因多種原因導致胃氣不和,寒熱互結之證。外邪犯於腸胃,致胃氣不和,胃失和降,寒熱互結,阻於心下,納運失職,虛實夾雜,故表現脘腹痞滿,噁心、納呆。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數,也為胃氣不和,寒熱互結之象。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入胃為主,辛開散結,苦降以止嘔,以除痞滿嘔逆之症;輔以乾薑辛溫祛寒,黃芩、黃連苦寒洩熱;佐以太子參、大棗補益中氣。木香乃三焦氣分之藥,能升降諸氣,和胃氣如神,行肝氣最捷,和胃多配姜橘,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焦三仙用於消痞化積;使以炙甘草補脾胃而調諸藥。全方直中病機,故而有效。

該方法為張仲景《傷寒論》所創,其對「和」法的遣藥配方變化多端卻不失原則,那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或寒熱並用,或辛開苦降,或補瀉兼施。可用於術後因胃氣不和,寒熱互結導致的胃腸功能紊亂,且療效滿意。總之,該方法不離陰陽調和,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精髓,以「和」為貴的指導思想,值得倣傚。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