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肝論治胃病體會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大凡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病,因七情失和,情志不暢所致者居多。病機多為肝氣鬱結,肝胃不和。病情反覆發作,日久可導致脾胃虛弱,脾虛不能化濕,濕邪凝聚成痰,導致痰氣交阻於咽喉或食管,形成胃食管反流病和「梅核氣」。治療這類疾病時,宜從肝而治,採用疏肝理氣或清肝利膽為治療大法,注意健脾和胃,化痰祛濕,調暢氣機。

該病案以胃中堵悶為主要臨床表現。以疏肝和胃、清肝降逆為治療原則,先給予龍膽瀉肝湯合逍遙散加減,繼而給予蒿芩清膽湯加減治療。後因痰濕痺阻咽喉,給以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獲得良好療效。

肝與胃的密切關係,一是從五行生剋上講,肝與胃是「所勝」「所不勝」關係;從位置講,肝與胃同處中焦,互為毗鄰,可以互相影響。三是肝主升發,胃主通降,在調理氣機上,二者相互制約,相互為用,也體現了氣與痰的密切關係,氣滯可以導致水濕停聚,痰濕痺阻;同樣,痰濕痺阻可以影響氣機,繼而致肝膽疏洩不利。在胃,與肝膽有關,病性為本虛標實。治以疏肝利膽,健脾和胃。以龍膽瀉肝湯合逍遙散加減。二診因患者病情好轉,故守前方。三診以後根據病情變化分別給予清膽利濕,和胃化痰及行氣散結,降逆化痰等治療。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