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醫–韋文貴

生平簡介

韋文貴,字靄堂,浙江省東陽人,生於1902年,卒於1980年。其父韋尚林以「御醫」名揚江南。韋文貴隨父學醫,繼承祖傳「金針撥障術」。1955年奉調來京,任中醫研究院外科研究所(後改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眼科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常委、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生平著作

韋文貴,字靄堂,浙江省東陽人,生於1902年,卒於1980年。出身世醫家庭,其父韋尚林曾侍醫於清宮貴胄,以「御醫韋尚林」名揚江南。韋文貴隨父學醫,繼承祖傳「金針撥障術」。早年懸壺於西子湖畔,自立「復明眼科醫院」,設簡易病房。1955年奉調來京,任中醫研究院外科研究所(後改稱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眼科主任。曾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常委、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著有《韋文貴眼科臨床經驗選》、《醫話醫論薈要?韋文貴醫話》等。


學術思想

韋文貴對眼病的診治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如他認為外障眼病應以祛邪為先,佐以扶正,其病機多屬風火痰濕、氣滯血瘀為患,治療切忌妄用辛散,或純用大隊苦寒之品,應佐以補益。具體可採用瀉下通腑、清熱解毒、祛風疏絡、行氣活血等法。內障眼病則多屬肝腎不足所致,治療當以補肝腎為主,但對兼有實邪者,不宜早補或純補,而應佐以祛邪之品。韋文貴擅長使用「釜底抽薪」法治療眼科疾病。他認為,目雖居於頭面,但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繫,胃腸積熱,可直接通過經脈上干目竅,目有「火戶」之稱,所以眼科疾病,特別是外眼病,常常是由實火熱毒所致。用寒下法蕩滌實邪,上病下治,使熱毒從下而出,則能直折其上炎之火勢,猶如釜底抽薪,多可收到立竿見影之效,是治療實熱性眼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本法應用適可而止,不宜久用,應「大毒治病,衰其半而已」,進而酌情調改治法,結合具體情況,權衡標本緩急,隨證變通施治。


臨床經驗

韋文貴精通眼科,醫術獨到。如對角膜潰瘍的治療,提出病本風熱無制、陰虛火旺或虛火上炎。肺肝風熱壅盛者,治以祛風清熱為主,滋陰活血、明目退翳為輔;肝膽火熾,風熱邪毒上竄者,則以瀉火解毒、清肝活血為主;裡實結聚,腑實不通者,急以通腑導滯,引熱下行;熱毒已解,口乾舌紅,脈細而數,陰虛火旺者,則當滋陰降火,平補肝腎;病至後期,遺留翳障,改用退翳明目,或兼活血。至於「金針撥白內障」手術,古人早有記載。但是「針撥術」是精微的實際操作,單憑文獻記載而無師承相傳,難以施針。韋文貴強調手術時要精神集中,宜浮忌猛要三慢,即要用浮勁,忌粗暴猛進,進針要慢,轉彎要慢,撥障要慢等。

他師古不泥,持論客觀。如對黃芪的使用,提出對於十歲以下的患兒要特別謹慎,因為黃芪以根入藥,味甘性溫,可益氣升陽,固表止汗,蜜炙長於補氣,生用功擅止汗利水、托裡生肌,而小兒臟腑嬌嫩,氣血未充,一生盛衰之基全在此時,故飲食宜調,藥餌當慎,對於具有升陽、散發、補益作用的黃芪更當慎用。特別是外有表邪,內有積滯或陽盛陰虛者,更應注意。夏枯草,古人認為其有明目補肝的功效,韋文貴結合現代眼科器械檢查,發現本藥通過清肝明目而使眼壓降低,可用於青光眼目珠痛、頭痛入夜尤甚者。若屬肝陽上亢而目痛,常配菊花、白蒺藜、香附、蔓荊子同用,止痛效果甚佳。


後世影響

韋文貴對培養後學訓勉備至,其培養的研究生、進修生、西學中醫師大多成為中醫眼科界的專家、學者。他所公開的「金針撥障術」,譽貫南北,使許多因白內障失明者重見光明。上世紀50~80年代,他所捐獻的「經驗方」,很多被公開轉載於各種中醫眼科講義及中醫、西醫眼科專著中,影響很大。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