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嚴冬防範腦血管疾病五攻略

腦血管疾病在中醫上稱為中風,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狀為主的一大類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以及高復發率等特點。冬季是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尤其在東北地區,由於氣候寒冷、飲食結構等特點,中風病的發病率高居「榜首」。在此時節,腦血管疾病的「防」遠重於「治」,做好腦血管病的預防才是降低發病率的關鍵所在。

中醫學在長期的實踐中已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早在《內經》中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所謂「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素問·四氣調神篇》說:「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中醫認為,腦血管疾病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慾勞累,或起居不慎等。在嚴冬「發飆」之際,人們該如何應對呢?若想遠離腦血管病,須針對病因,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防寒保暖,合理飲食,體育鍛煉,科學用藥,愉悅心情。

 攻略一 注意保暖 護好頭足

冬季因寒冷刺激,頭部暴露於外,極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腦出血;另外,冷空氣會使血管驟縮,管腔變細,如果血管腔內有大量脂類沉積和硬化斑塊,則血液流通受阻,致使腦缺血。中醫認為,頭位最高,腦居其中,腦為元神之府,故應悉心呵護;頭為諸陽之匯,易受風邪「偷襲」,因此固護頭部陽氣尤為重要。頭部陽氣旺盛,血液循環則豐富。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寒從腳底生」,足在人體最遠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足底穴位與內臟關係密切,腳部受寒,會使抵抗力低下,而易於生病。這就提示,護頭、暖足需要「並駕齊驅」。

攻略二 合理飲食 保證熱量

為抵禦冬季的風寒,人們需要攝取更多的熱量,於是餐桌上各種肉類食品明顯增多,比如涮火鍋、烤肉等,這就會增加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中醫有「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理論,故冬季飲食要有合理結構,以增加熱量為主,但要防止過食油膩,溫食忌硬。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不能過飽。中醫認為,鹹味入腎,能軟堅潤下,可增強體力,但過量食鹽會加重腎臟負擔,還會誘發高血壓。

攻略三 適量運動 增強體質

人們冬季常因飲食過量,運動不足,脂肪堆積,導致肥胖。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生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有資料表明,運動鍛煉益處多多:可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延緩衰老;增加心臟功能,改善血管彈性,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腦血流量;穩定血壓,擴張血管,使血流加速,並能減輕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血栓形成;促進脂肪代謝,降低體重,防止肥胖,預防動脈硬化等。冬季可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運動量不宜過大,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如跑步、太極拳、五禽戲等。

攻略四 遵從醫囑 科學用藥

對於患有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度高的病人,可科學選用一些活血化瘀及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如銀杏制劑、阿司匹林,中成藥如逐瘀通脈膠囊,以有效減低血液的「黏、稠、濃、聚」,達到預防腦血管疾病的目的。對有動脈硬化斑塊、動脈狹窄的人,還應加服他汀類藥物,以穩定斑塊,防止其破裂和繼續增大。對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控制好血糖、血壓,並保持合理飲食。

攻略五 起居有常 心情愉悅

需要說明的是,冷暖空氣的交替也會對人的生理、心理產生一定影響,出現情緒不穩定,容易誘發腦血管疾病。這就提示人們要避免情緒劇烈波動,減少緊張、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中醫認為,脾氣暴躁、性格倔強的人群,肝火易於上擾,氣血上逆,易被腦血管病「糾纏」。因此,要調整心態,保持愉悅心情,以免「肝陽上亢」而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同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黃帝內經·素問》所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由此可見,規律起居、調適心境及戒煙限酒,也是冬季遠離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前提之一。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