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中西醫治療

丹毒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膚或粘膜、皮下組織內淋巴管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炎症,並伴有惡寒、發熱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如在顏面、咽、鼻腔、耳等處有病灶可引起顏面丹毒;足癬繼發感染及下肢外傷則可誘發下肢的丹毒。營養不良、酗酒、低γ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腎性水腫易誘發本病。

本病中醫亦稱丹毒,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記載: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指丹毒)、瘡瘍。」以後許多醫學書籍更有詳細記載,並以其發病部位不同而分為多種。如《諸病源候論》記載:「丹者,人身體忽然焮赤,如丹塗之狀,故謂之丹。或發手足,或發腹上,如手掌大,皆風熱惡毒所為;重者,亦有疽之類,不急治則痛不可堪」,並分為多種,稱之為「白丹」、「赤丹」、「熛火丹」等。已故皮膚病專家趙炳南先生將發於頭面者稱為「抱頭火丹」,發於軀幹者稱為「丹毒」,發於兩腿者稱為「腿游風」,發於脛踝者稱為「流火」。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血分有熱,火毒侵犯肌膚,或因破傷染毒而發本病;若兼感濕邪,郁蒸血分,則經常復發,纏綿不愈。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為A族B型溶血性鏈球菌,偶有C型或克型鏈球菌感染所致。起病前常有皮膚或粘膜微細的破損,細菌通過這些傷口侵入皮膚,或通過血行感染,亦可通過污染的器械、敷料、用具等引起感染。

主要症狀

好發部位:好發於小腿及頭面部,嬰兒好發於腹部,其他部位亦可發生。

皮損特點:起病較急,有全身不適:寒戰、高熱、頭痛、噁心、嘔吐等前驅症狀,數小時後局部出現境界明顯的水腫性紅斑,表面緊張發亮,迅速向周圍擴大,有時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皰壁較厚,內容物清亮或渾濁。可伴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發生於面部者,紅斑先從一側開始,逐漸蔓延擴大,跨越鼻樑到達對側面頰,形成蝶形紅腫,附近淋巴結腫大疼痛,以後可擴散到頭皮及下頜邊緣而使整個面部紅腫,可因眼瞼明顯腫脹而睜眼困難。發生於小腿者常有腹股溝淋巴結腫痛。

自覺症狀:自覺灼熱及疼痛。

病程及預後:多為急性經過,全身症狀和皮損一般在4~5日達高峰,若不積極治療,尤其嬰兒或年老體弱的病人可發生腎炎、皮下膿腫及敗血症等併發症。皮損消退時,局部可留有輕度色素沉著及脫屑。

實驗室檢查:白細胞總數或中性白細胞增多,血沉加快,抗鏈球菌溶血素增高。

診斷要點

部位(好發於小腿及頭面部)+典型皮疹(境界清楚的水腫性鮮紅斑)+症狀(皮疹灼熱疼痛,伴發熱等全身症狀)+病程(起病急,常有外傷史)+實驗室檢查(外周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常增高)。

類證鑒別

接觸性皮炎:有接受外界刺激物的病史,瘙癢明顯,無全身症狀。

蜂窩織炎:紅腫境界不清,中心紅腫最明顯,炎症向邊緣逐漸減輕,浸潤深,化膿現象明顯。

類丹毒:本病亦可表現為境界清楚的紅斑腫脹,甚或水皰,自覺灼熱癢痛。常發生於手部,與職業有關,多見於肉類加工工人、漁業工人以及菜場的魚、肉售貨員等。病症範圍小,來勢慢,無明顯全身症狀。

中醫治療

辨證施治

以熱毒型多見。

主症:局部皮損紅腫熱痛明顯,境界清楚,有時出現水皰、血皰,並伴有惡寒、發熱、頭痛、厭食、煩躁、口渴、便干、溲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浮數。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方藥: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大青葉15克,蚤休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板藍根10克。

發於顏面者,加牛蒡子、薄荷、菊花,辛涼清上;發於下肢者加黃柏、豬苓、萆薢、牛膝,清利濕熱;伴高熱者加生石膏、知母、花粉,養陰清熱;纏綿不愈,反覆發作者加路路通、雞血籐、防己、黃柏,利濕解毒,活血通絡;腫脹明顯者加澤瀉、豬苓、木瓜、乳香、沒藥以利濕消腫止痛。

中成藥

1.急性期:連翹敗毒丸6克,每日2次;小敗毒膏10~20克,每日2次。

2.慢性期:活血消炎丸3克,每日2次;大黃蟲丸3克(1丸),每日2次;養血榮筋丸6~12克(60~120粒),一日2次。

外治法

1.急性丹毒可用如意金黃散30克、化毒散1.5克,混勻,以涼茶水調敷,也可用新鮮白菜幫或鮮馬齒莧或綠豆芽洗淨搗爛,調藥外敷。

2.慢性丹毒局部腫脹潮紅,可用芙蓉膏、紫色消腫膏;急性炎症消退,局部仍腫硬者可用鐵箍散膏。

西醫治療

一般治療: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如病在下肢,則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積極治療足癬,以防復發。如患面部丹毒,應尋找鼻腔、口腔及耳部等處有無感染灶,並給予相應處理。

局部治療:可用25%~50%硫酸鎂溶液熱敷,如有皰液應抽取,再用0.5%新黴素溶液濕敷。

全身治療:及早使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病灶。首選青黴素,必要時靜脈給藥。如青黴素480萬~640萬單位/d靜滴,持續用藥2周左右。對青黴素過敏者可選用紅黴素或氧氟沙星等。由中耳炎繼發的耳部丹毒及鼻炎繼發的顏面丹毒,應給予相應的治療。

物理治療:復發性丹毒可作紫外線照射。

筆者認為,對於丹毒的中醫辨證治療,外感毒邪是病因,血熱(濕熱)壅滯、脈絡不暢是病機,其核心在於毒與瘀。正所謂「治毒必活瘀」,瘀血是丹毒發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急性期熱毒入血,脈流搏疾,瘀血阻滯經脈;慢性期血脈受損,瘀血停滯,氣血回流受阻。因此在臨床中處理好清熱利濕解毒與活血通絡止痛的配伍是治療的關鍵。總體而言急性期病情屬實證,多偏於衛分、氣分,在上多為火毒,在下多為濕毒,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涼血為輔。慢性期治療以化濕解毒,活血消腫為法。尤其是慢性丹毒其瘀尤著,更應重視活血化瘀。同時不可忽略外治法的作用。

至於抗生素的使用,筆者認為在於醫生對於病情的認識與把控。經驗豐富、有信心的醫者,在醫患配合好的前提下,純中藥治療一定有效;如若對病情略感猶豫的,且實驗室檢查有明確感染指征者,合理使用抗生素更是如虎添翼。

同時,在調護方面,丹毒患者需要注意:若發於下肢者應抬高患肢,避免各種不良刺激。發於面部者應防止擠按,並保持口鼻清潔。對原發病灶(如足癬、濕疹感染及外傷等)應相應予以治療。此外還應注意忌食辛辣等燥熱的食物,以減少濕熱之內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