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術後綜合征是由於膽石症及膽囊炎等行膽囊摘除術後,出現與膽道有關的症狀,如絞痛、右季肋部疼痛,黃疸,發熱或脅部重壓感,噁心嘔吐,排便異常(便秘或腹瀉),全身倦怠等,甚或加重。本病最初認為可能系膽囊失去所致,故稱膽道術後綜合征。現在認識到可能與術前診斷失誤、總膽管及膽囊管內殘存結石或炎症、總膽管或乳頭肌狹窄,膽管惡變,以及胃、肝、胰腺、膽管炎症等有關。可通過血液檢查、腹部X線片、超聲波、膽管造影檢查診斷。
本病當屬於「黃疸」、「脅痛」、「積聚」、「血證」等證範疇。其病因病機為情志所傷,以致肝膽氣鬱,疏洩不利,絡脈瘀阻而疼痛;或脾胃受損,運化失職,濕熱蘊結而發黃;濕熱日久,成毒化膿,或膽汁受熱煎熬而生砂石等。治療當分期論治,急性期多為濕熱熾盛,氣滯血瘀,以治標為主,重在祛瘀;緩解期多為脾胃、肝腎虧損,以治本為主,重在補虛。辨證分以下4型治療。
肝膽氣鬱 由於膽囊術後,膽汁失藏,情志鬱結,肝氣不暢,疏洩失常,氣滯血瘀而致。症見胸悶喜嘔,脅脘脹痛,遊走不定,竄引肩背,噯氣呃逆,煩躁易怒。舌質紅,苔薄黃,脈象弦。治宜疏肝利膽,行氣化瘀。方選柴胡疏肝散化裁,藥用柴胡、白芍、枳實、川楝子、延胡索、薑黃、丹參、香櫞皮、沉香、甘草等。
濕熱蘊結 由於嗜食肥甘,感受濕熱,或脾失健運,生濕化熱,蘊結肝膽,膽汁氾濫而致。症見脅下脹痛,寒熱往來,身目發黃,色澤鮮明,口苦咽干,食少納呆,噁心嘔吐,便秘溲赤。舌質紅,苔黃膩,脈象弦滑。治宜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方選龍膽瀉肝湯化裁,藥用龍膽草、柴胡、黃芩、黃柏、大黃、梔子、金錢草、車前草、茵陳、厚樸、甘草等。
脾胃氣虛 由於術後失養,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水濕阻滯,化生痰濁,交阻胃腸而致。症見脘脅脹滿,食少納呆,面色萎黃,體瘦倦怠,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舌質淡胖,苔白膩,脈象弱而緩。治宜益氣健脾,疏肝利膽。方選柴芍六君子湯化裁,藥用黨參、白朮、茯苓、砂仁、半夏、陳皮、柴胡、白芍、枳殼、木香、炙甘草等。
肝腎陰虛 由於術後體弱,經久不愈,情志內傷,或耗血傷陰,肝腎陰虛,漸生內熱而致。症見頭暈目眩,脅下隱痛,心煩少寐,口咽乾燥,耳鳴盜汗,顴紅面赤。舌質紅,苔少,脈象細數。治宜滋補肝腎,養血育陰。方選滋水清肝飲化裁,藥用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柴胡、白芍、當歸、沙參、麥冬、枸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