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柴胡用法

柴胡劫肝陰」之說,自溫病大家葉天士之後,雖時有各醫家論述,卻始終未給予足夠重視。近期,筆者遇一例服柴胡後引發口大渴的臨床案例,乃感前世醫家論述之精準。茲總結與諸同道分享。

病案舉例

袁某,女,62歲,既往有高血壓3級高危、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頸椎病、骨性關節炎等病史,長期服用降壓藥物,但仍常反覆發作頭暈。近因家事繁忙,午後受涼後出現頭暈加重,站立不穩,自服薑湯後未緩解,於2015年2月2日以「反覆頭暈15年,加重伴乏力1天」為主訴來診。刻診:頭暈伴視物旋轉,不敢睜眼,睜眼則旋轉加重,站立不穩,伴怕冷,乏力,口苦,頸腰部及膝關節酸痛,二便正常,納呆,寐差,舌紅,苔薄黃,脈弦細。給予常規補液、降壓、改善微循環等對症處理,頭暈稍緩解,但不明顯。建議配合中藥口服。

辨證:患者年過花甲,氣血已虛,復感外邪,寒邪郁表,樞機不利,寒飲內停上泛,蒙蔽清竅,導致頭暈目眩,如坐舟車,站立不穩;疏洩失職,膽汁不循常道而上溢,故口苦;樞機不利,陽氣被郁,故怕冷;邪滯經脈,經氣不利,故循行所過部位酸痛;舌質紅,苔薄黃,皆為肝郁膽熱之象。病位在腦,涉及肝脾,病性為脾虛肝郁,虛實夾雜,以實為主。

治則:和解少陽,暢達氣機,健脾化飲,降逆止眩。

處方:小柴胡湯合澤瀉湯加減:柴胡18克,黃芩12克,法半夏9克,太子參12克,炙甘草6克,澤瀉20克,白朮10克。3劑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2次溫服。

二診:(2015年2月3日):次日查房,患者訴服用第一服中藥後即出現口大渴,飲水不解,夜裡多次渴醒,含漱後方稍微緩解,然晨起頭暈、頸腰部酸痛較前明顯減輕,已無視物旋轉、噁心、欲嘔等症,但口大渴。囑其停用原藥,另予減少柴胡劑量為6克 ,加用柔肝養陰之白芍15克,並加大太子參的劑量為30克。患者煎服後,口乾症狀明顯緩解,繼服5劑後諸症基本消退。

按:患者服用柴胡劑後出現口乾渴、煩躁、不寐等,即古人所說「劫肝陰」之症。柴胡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能解表退熱、截瘧、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為清燥之品。

臨床運用柴胡,多取其三大功效:一是解退和熱,以柴胡為主藥治療外感發熱的方劑,如小柴胡湯,功用和解少陽,治療寒熱往來,要達到退熱、宣解外邪目的,根據發熱程度及患者體質強弱,臨床柴胡用量一般在15~30克左右。二是疏肝解郁、調和脾胃,以柴胡為主藥治療肝郁氣滯引起的胸脅疼痛、口苦目眩、兩側頭痛的方劑,如柴胡疏肝散,柴胡的劑量選中等即可,用量一般在6~10克左右,如用過量,則易使肝氣疏洩太過,適得其反,且可能導致陽氣受傷和或肝陰被劫。三是柴胡與人參、黃芪同用,具有升舉陽氣之效,方如補中益氣湯,柴胡用量宜少,一般用3~5克即可。

總之,對於柴胡的應用,一是不宜單用,應在經方復方中按比例應用,則不致耗陰;二是中病即止,不宜長期大量應用;三是臨證應善於思考,區別對待。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