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咳嗽是小兒肺系疾患者中一種常見的證候,無論外感、內傷所致之肺失清肅而壅遏不宣者,皆可發生咳嗽,尤其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這裡述及的僅是指以咳嗽為主症的急、慢性支氣管炎而言。
由於小兒形氣未充,肌膚柔弱,衛外功能較弱,在春秋氣候多變之時,更因小兒寒暖不知自調,忽於增減衣服,不能適應外界氣候的變化,故易為風、寒、熱等外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襲人體,內犯肺臟,使肺失宣降,氣鬱不宣,上逆而發為咳嗽。若小兒體質素虛或外感咳嗽日久不愈,耗傷正氣,亦可出現肺陰不足或肺氣虛弱的症候,而發展成為內傷咳嗽。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其主要症狀均為咳嗽,然前者有發熱、惡寒、噴嚏、流涕等外感症,後者則有咽喉乾燥、胸滿納呆、手足心熱、短氣懶言等氣陰兩虛症。
針對咳嗽的病因病機各不相同,按摩施以各種不同的手法,既可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以治外感咳嗽,又可健脾養肺、止咳化痰以治內傷咳嗽。
【按摩療法】
1.外感咳嗽
(1)取坐位,用示(食)指、中指作黃蜂入洞50次;再用兩拇指指腹分推坎宮50次;最後用拇指橈側端推三關、退六腑各10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天突1分鐘,分推膻中2分鐘,揉乳根、乳旁各1分鐘,揉兩下肢豐隆穴各1分鐘。
(3)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分推肩胛骨100次,揉兩側肺俞穴各1分鐘。若有發熱者,可加推脊2分鐘。
2.內傷咳嗽
(1)取坐位,依次用拇指橈側端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各100次。
(2)取仰臥位,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天突、乳旁、乳根各1分鐘;再用掌根揉按中脘穴2分鐘;最後用拇指指腹端按揉兩下肢足三里各1分鐘。
(3)取俯臥位,用中指指腹端按揉背部兩側肺俞、脾俞、腎俞穴各1分鐘。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