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的藥用價值

甘草在《神農本草經》中被稱為「蜜甘」、「美草」,並被列為上品,是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早在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甘草可以「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是解毒的良藥。

甘草味甘,性平,有清熱解毒、益氣和中、祛痰止咳及緩急止痛的功效。將甘草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治療不思飲食、心腹脹滿、腸鳴洩瀉、氣喘咳嗽、癰疽瘡瘍和腹中攣急疼痛等多種不適症狀。在現代醫學研究中,甘草還可用於治療肝炎、肺結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靜脈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瘧疾等疾病。

甘草在應用時,最常見的任務是減輕一些藥物的毒副反應,幫助「君藥」發揮作用,使方中諸藥同舟共濟、驅除病患。古人稱:「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因此,甘草有藥中「和事老」、「國老」的稱號。

甘草的生用與炙用是有區別的。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甘草生用則通,炙用則補。生甘草以清熱、降火、解毒為長,用於濕疹、瘡瘍腫毒、發熱等症。經蜜炙後,甘草的性味由甘平變為甘溫,功效也發生了變化,有補益脾胃、溫中散寒、除邪熱、潤肺益氣的作用。

然而,甘草的藥用功效絕不僅是擔負著調和諸藥的重任,也不僅限於能解諸毒,它還有著許多其他方面的功效。《神農本草經》有記載:「甘草有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與金瘡腫。」《名醫別錄》有言:「甘草能溫中、下氣、止咳止渴,解百藥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則說它「協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贊帝力而人不知,斂神功而己不與,可謂藥中之良相也」。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