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蔭培,字少衡,河北省清苑縣人,生於1912年,卒於1987年。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後考入華北國醫學院研究生班。1938年畢業後,師從京師名醫施今墨先生學習中醫內科。獨立行醫後,以家傳針灸並施門弟子問世。在診務之餘,還兼任華北國醫學院臨床實習教授。1945年被選為北平中醫公會理事。建國後,1957年調入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任教。1958年,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針灸科主任。
學術思想
胡蔭培在取穴用針方面有以下特點,醒神開竅常用人中、啞門、風池、百會。人中為督脈手足陽明之會,啞門亦為督脈所屬,二穴相配,前後同取可增強醒神開竅之效。風池乃手足少陽與陽維陽蹺之會,有平瀉肝膽兼清相火之功。百會為三陽五會穴,是督脈、足太陽、手足少陽、足厥陰經的會穴,有醒神作用。百會、人中、啞門、風池互相配伍,可清瀉肝膽、豁痰醒神。宣導氣血常以四關為先,合谷為大腸經原穴,並調氣開閉、引熱下行,太沖是足厥陰肝經原穴,瀉太沖可疏調經氣壅閉,通經活絡。肝藏血主筋,故能宣導氣血、平肝熄風、舒筋緩攣。
胡蔭培臨症非常重視針刺手法的運用和留針時間的長短。他常說辨證取穴準確是治療的前提,手法運用是否得當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針刺時還要看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靈活運用。他常用的補瀉手法有徐疾補瀉、提插補瀉、捻轉補瀉等。針刺的方向不同,產生的針感傳導也不同。如環跳穴配陽陵泉治下肢病,針尖略向內下方直刺,針感可以到腳;取環跳配志室、命門治陽痿,針尖向內側斜刺針感可到會陰部;環跳配風池治偏頭痛,針尖向上斜刺,針感可以向上傳導。留針時間,一般以20~30分鐘為宜。急性病時間要短一些,急性重症可強刺激、不留針,慢性病時間要長一些。小兒不合作者不能留針,只用點刺法。總之,針刺手法的運用當視具體病人、具體病情而定,以提高臨床療效。如面痛(三叉神經痛),在發病初期,疼痛劇烈難忍,正盛邪實,當以通為瀉;痛減症緩時,宜以調為平;疼痛停止,病狀逐漸消失時,應以輕為補。
臨床經驗
胡蔭培曾治一例煤氣中毒後遺症的患者,認為其屬惡毒之氣日久未除,化為積熱,熱則生痰,痰熱阻滯絡脈,陰液灼傷,肝風內動,發為病疾。在治療上選用開竅醒腦,熄風通絡之法。方用寒水石、紫石英、生地清熱鎮肝、育陰熄風;殭蠶、鉤籐、白蒺藜、桑葉熄風平肝;膽星、半夏、菖蒲化痰通絡開竅;南紅花、生蒲黃活血化瘀;獨活、桑枝通絡散風;甘草調和諸藥。用牛黃清心丸清熱化痰強心,蘇合香丸醒神開竅,標本兼治。若邪蒙日久,正氣亦傷,可加扶正驅邪之品,如生芪、遠志、人參歸脾丸之類。同時,配合針刺亦很重要。可取百會、人中通調督脈、開竅醒神、平肝熄風;取合谷、太沖疏調經氣、通經活絡;取風池可疏解表邪、祛風清熱;取巨闕可醒神開竅、恢復神明;取豐隆可祛痰開竅、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取天突可豁痰理氣、利咽增音;取尺澤能通利肺氣、宣導氣機;取三陰交可健脾和胃、宣導瘀滯;取中脘可升清降濁、補益中氣。
對於狂證的治療,胡蔭培以啞門穴為主。他針此穴時,低頭取穴,仰頭紮針,針尖方向朝向結喉,不捻不搗,不偏不斜,不強求特殊針感,深度以一寸五分為宜。
後世影響
胡蔭培一生門人弟子眾多,如潘春秀、胡春生、王慕琴、陸續華、胡春林、鈕韻鋒、胡益萍、胡函等,均為醫院的教學、臨床及科研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