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貴州草藥》
【拼音名】Sai Fān Honɡ Huā
【別名】菖蒲蓮、紅玉簾、風雨花(《華北習見觀賞植物》),旱水仙、空心韭菜(《貴州草藥》)。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韭蓮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鱗莖卵狀球形,表皮膜質,呈褐色,下面著生多數細根。葉互生或簇生;葉片線形,長12~30厘米,寬3~4厘米,平行脈。花單生,花梗上部中空,有2裂的管狀苞片;花粉紅色,漏斗狀,具明顯的筒部;花被片6,倒卵形;雄蕊6,3枚較長,3枚較短,交互著生在花被筒的喉部;花柱絲狀突出,柱頭3裂,子房下位,2室,含多數胚珠。蒴果近球形,成熟時背部3爿裂。種子黑色,近扁平。花期6~9月。
本植物的根(旱水仙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各地庭園有栽培。
【性味】《貴州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貴州草藥》:散熱解毒,活血涼血。治跌傷紅腫,毒蛇咬傷,吐血,血崩。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患處。內服:煎湯,1~2兩。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