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鎮痛

針灸治療疼痛可追溯到砭石時期,《帛書》中已有灸法鎮痛的記載,《內經》中涉及疼痛的篇章有十餘篇,有三篇是痛症專論,對疼痛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療原則、預後轉歸進行了系統的論述,是現存最早的關於疼痛的理論。在明代楊繼洲《針灸大成》一書中,針灸療法最常用的是治療局部或附近部位的各種疼痛,在所羅列的三百多個穴位中絕大多數有這種功能。

目前臨床上,疼痛性疾病依然是針灸的主要適應症之一,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意大利米蘭會議推薦的64種針灸適應症中,有32種與疼痛有關。臨床上利用針灸的鎮痛作用,可有效地進行急性痛、慢性痛、癌痛等的治療,針刺還可用於預防手術痛(針刺麻醉)。故進行針刺鎮痛的機理研究是迫切而必須的。我國學者對此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一、何為疼痛?它與癢的區別

疼痛(Pain)是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的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主觀感覺和情感體驗。它包含痛感覺和痛反應兩個成份,痛感覺是指人類對疼痛的感覺;痛反應是指傷害性刺激所產生的一系列的軀體和內臟反應,往往與自主神經活動、運動反射、心理和情緒反應交織的一起。

癢是一種不愉快的皮膚感覺引起搔抓或摩擦皮膚的慾望。

二、現代醫學的鎮痛方法

  

現代醫學中的鎮痛藥物有很多,最有效的鎮痛藥物是嗎啡。嗎啡是如何產生鎮痛作用的呢?在大腦裡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區域中,有一部分腦細胞是和疼痛有密切關係的。當這部分腦細胞遇到嗎啡的分子的時候,它們就和嗎啡分子結合,降低了自身傳遞疼痛信號的能力。

三、針刺鎮痛的穴位選擇

可分為兩類:1根據現代生理解剖學概念取穴,如選用與痛源同節段或臨近脊髓節段的穴位,其鎮痛效果都較好,無論弱針還是強針刺激都有效;選用屬於遠脊髓節段穴位,一般需要強針刺激;2根據中醫傳統理論和臨床經驗取穴,如循經取穴或以痛為腧取穴等,如牙痛選合谷穴,也可產生明顯的鎮痛效應,其鎮痛範圍廣,後效應長。

四、針刺的鎮痛機制

針刺對近神經節段區域的鎮痛效應:根據近幾十年的研究,用較弱的手針或電針刺激穴位,常在局部觀察到鎮痛和痛閾升高的現象,這種鎮痛效應在脊髓動物也能觀察到,也就是說,脊髓的整合機制主要在「近節段取穴」時參與鎮痛作用。近節段的針刺鎮痛效應在刺激強度稍低,僅激活粗的傳入纖維情況下就可產生良好的鎮痛效應,這種效應在脊髓水平就可完成,在「閘門控制」系統下發揮作用。閘門控制的核心部位在脊髓的膠質區,它可被粗纖維的傳入活動興奮,並產生負的背根電位。針刺引起的節段性效應與閘門控制系統的關係已經基本得到證實。

針刺對遠神經節段區域的鎮痛效應,其機理與近節段的有明顯不同。在遠節段取穴所產生的鎮痛效應,需要的刺激強度更大一些,這一點不同與同節段或近節段取穴。針刺的傳入信息可分別經外周A類和C類纖維的傳入到達脊髓背角;傳遞針刺信號的上行通路位於脊髓腹外側束;觸發針刺鎮痛效應的下行通路主要是通過背外側索下行的,涉及到5-HT能纖維、阿片能下行通路。強針刺引起身體廣泛區域的鎮痛效應需要脊髓上中樞的參與(需要脊髓-延髓-脊髓環路的完整):以腦室-導水管周圍灰質-中縫核為主體的內源性鎮痛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完整是保障針刺引起軀體廣泛區域鎮痛效應的前提;中腦邊緣系統、丘腦和大腦皮層等結構均參與其中。大量證據表明針刺鎮痛和針刺麻醉機理與腦內抗痛系統的調節和參與有關。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