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的始祖

杏林文化的開山鼻祖董奉,與南陽的、譙郡的齊名,並稱為東漢末年「建安三神醫」。董奉的事跡在民間被廣泛傳頌,董奉的杏林精神被業界奉為楷模,廬山杏林被世界視為一方聖地。那麼,杏林文化的特徵和內涵究竟是什麼?作為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杏林之名為世代傳頌,究竟何故?帶著這些疑惑,我們去追尋杏林的始祖及文化。

杏林始祖

董奉,字君異,東漢末年東吳侯官(今福建長樂)人。據史料考證,董奉出生於公元169年,公元204年離家出道行醫,經過幾年醫學實踐,名聲大振。

據《三國誌》記載:「裴注——神仙傳曰:燮嘗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藥與服,以水含之,捧其頭搖(捎)之,食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復,半日能起坐,四日復能語,遂復常。」文中的「燮」為七郡總督的綏南中郎將。按當時官吏設置制度,綏南中郎將應有醫官服侍。連專職醫官都無法治療士燮的病,遂請董奉施治,可見董奉的醫術高超。他使燮起死回生被稱為「醫仙」。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專權,軍閥割據,戰事不斷,加之水旱蝗災連連不絕、疫病流行,民不聊生,階級矛盾日趨激化。張角創立的太平道高舉「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大旗,發動了震撼東漢王朝統治根基的著名的「黃巾起義」。作為太平道教徒的董奉,從黃巾起義軍的骨幹到成為著名的「醫仙」,位列「建安三神醫」,說明他飽受起義失敗的悲愴之後,以施醫療疾作為他流亡安生立命之本。

他選擇交州一帶行醫安生,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軍閥勢力重新瓜分交州,董奉恐遭不測,公元207年左右,被迫選擇廬山為隱居之地。在廬山,董奉施醫濟世,開創了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榮以及藥食同源的杏林園。

杏林文化

「杏林」已成為中華傳統醫學的代名詞,自古醫家以位列「杏林中人」為榮,醫著以「杏林」為藏,醫技以「杏林聖手」為贊,醫德以「杏林春暖」為譽,醫道以「杏林」為崇。

代表著祖國傳統醫學的杏林文化,不能不說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文化現象。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