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食俗裡飄著的中藥香

5月6日是農曆的立夏節。大凡節日,必與飲食有關。翻閱中國古代醫學典籍,發現這些食俗裡飄著濃郁的中藥香味。

「立夏飯」是傳統食俗之一,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故又名「五色飯」。

五豆各具藥效。赤豆又名紅飯豆、米赤豆,《湯液本草》言其「氣溫,味辛甘酸,無毒」,《本草新編》謂之「入脾經」,《食性本草》說它「堅筋骨,療水氣,解小麥熱毒」,有滋補強壯、健脾養胃、利水除濕、清熱解毒、健身寧心、和氣排膿、通乳汁和補血的功能。服食黃豆可令人長肌膚,益顏色,填精髓,增力氣,補虛開胃,是適宜虛弱者食用的補益食品,《食物本草會纂》謂之「寬中下氣,利大腸,消水腫毒」。黑豆具補腎養血之功,《本草綱目》中說「黑豆入腎功多,故能治水、消腫下氣,治風熱而活血解毒」,《本草綱目拾遺》說「服之能益精補髓,壯力潤肌,發白後黑,久則轉老為少,終其身無病」。青豆味甘、性平,入脾、在腸經,具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作用。綠豆性味甘寒、無毒,有清熱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腫、明目退翳、美膚養顏之功效,《夷堅志》記載,「有人服附子過多,頭腫如斗,唇裂血流,急求綠豆、黑豆各數合嚼食,並煎湯飲之,乃解也」。

「立夏飯」後來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中醫認為,倭豆味甘、性平、無毒,有健脾、補中、益氣、利濕、止血之功,可治膈食、水腫、吐血、咯血等症。糯米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固表止汗、止瀉消渴、解毒療瘡等功效,常食之對人體有滋補作用。

最經典的立夏食物是「立夏蛋」,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立夏蛋」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

《神農本草》言茶「味苦,飲之使人益思、少臥、輕身、明目」,《本草綱目》說「茶苦而寒,陰中之陰,沉也,降也,最能降火」,唐代的《本草拾遺》謂其「破熱氣,除瘴氣」。胡桃殼性味苦、澀、平,入脾、肺、腎經,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之功。雞蛋性味甘、平,歸脾、胃經,可補肺養血、滋陰潤燥,用於氣血不足、熱病煩渴等,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

「立夏羹」也是這天常吃的食物,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本草綱目》中引錄《荊楚歲時記》云:「三月三日,取鼠曲汁蜜和為粉,謂之龍舌袢,以厭時氣。」說鼠曲草「主治痺寒寒熱,止咳,調中益氣,止洩除痰,壓時氣,去熱嗽」。

吃筍、槐豆、薺薺菜是四川等地的立夏食俗。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吃了槐豆可以壯腰補腎,插秧、耘田時不會吃力;吃了薺薺菜眼睛清亮。這些都是有醫學根據的。《千金要方》記載,竹筍「味甘、微寒、無毒、生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具有清肺、化熱、爽胃、助消化、除積食、防便秘的功效。槐豆藥名槐實,《神農本草經》記載,「槐實,氣味苦,寒,無毒,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本草綱目》言其「主治五內邪氣熱,止涎唾,補絕傷,火瘡」,《顏氏家訓》雲,「庾肩吾常服槐實,年七十餘,目看細字,鬚髮尤黑」。薺薺菜性味甘平,《名醫別錄》載其「主利肝氣,和中」,「甘溫無毒,和脾利水」,《日用本草》說它「涼肝明目」,《本草綱目》則有「明目、益胃」之說。

民間還有立夏食李美顏的說法,婦女在立夏這天,把李子搾汁,混入酒中喝,能青春長駐。《月令粹編》說:「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中醫理論認為,李子味甘酸、性涼,具有美容養顏、清肝滌熱、生津液、利小便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李花和於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澤」,對汗斑、臉生黑斑等有良效。《泉州本草》稱李子有「清濕熱,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作用。《醫林纂要》認為李子可「養肝、瀉肝、祛瘀」。立夏之際,故鄉的李子定已又大又圓,在光影斑駁的枝葉間閃著誘人的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