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的典故傳說

人們把五味子當作中藥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秦漢時期,人們就已經發現它寶貴的中藥價值了,這可以在秦漢時期的著名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找到證據,在這本書中把五味子列為上品。

五味子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它的名稱由來和宋朝名醫蘇頌有關,蘇頌曾經這樣形容過五味子:「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此則五味見也。」所以五味子由此得名。五味子因其五味而具有養五臟的功效,因為我國中醫認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五味子五味俱全。而且我國中醫藥歷史上,很多名醫都認識到了五味子可以養五臟之氣,比如唐代名醫孫真人認為「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氣」,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也曾經說過「五味子鹹酸入肝而補腎,辛苦入心而補肺,甘入中宮益脾胃。」另外,同時期的醫學家李士財對五味子的養五臟之功效的闡述更為細緻,他還把五味子譽為「生津之要藥,收斂之妙劑」。《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藥大辭典》等中藥學著作均對五味子以及其醫藥價值做了詳細的記述,現代中醫認為它有止瀉、止咳、止汗、止喘等功效。

在五味子眾多的藥用價值之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止咳。對於五味子能夠止咳,很多中藥書籍和中醫名家都有記載,比如清代名醫黃宮繡及其著作《本草求真》等。張錫純曾說過「五味子斂收之力甚大,若咳逆上氣挾有外感者,須與辛散之藥合用,方能服後不致留邪。」咳嗽中有一種叫做「黃昏嗽」,是肺虛氣逆,兼挾虛火之症,用五味子治療此病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名醫張山雷、朱丹溪、黃宮繡等都曾用過五味子來治療此病。

五味子還有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之分,二者相比,北五味子的藥用價值比較高,所以中藥常用北五味子入藥。對於在醫藥中的用量,醫學家也有不同的見解,有些醫學家認為不宜多用,另外的則是相反,其實用量的多少需要因病而異。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