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陰陽學的關係

陰陽學說既是人們看待事物的一種方法論和世界觀,是人們的指導思想;同時它也被廣泛運用於中醫學,成為中醫學治療疾病的重要依據。

(I)借陰陽「剖」人體。人有陰陽之分,女性為陰,男性為陽,同時人體內部無論男女,也有陰陽之分。例如,人體的外部軀體,例如四肢、頭部、胸部等為陽,而內部的五臟六腑則為陰。在人體外部,背部為陽,腹部為陰;而在五臟六腑中,大小腸、膽、胃、三焦、膀胱為陽,而肝、心、肺、脾、腎為陰。我們不但可以用陰陽區分人體的生理結構,我們還可以用陰陽來解釋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人體要進行各項生理活動,一方面要保證身體的各個部位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另一方面,也需要充足的能量,即豐富的營養物質。在這裡,功能為陽,營養物質為陰,它們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例如:只有營養物質豐富,才能為人體充分發揮各項功能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時,只有功能正常,人體才能夠從外界攝取足夠的營養物質,並將其轉化為可被人體利用的能量。

(2)觀陰陽識病因。當人體保持一種健康的狀態時,人體中無論是生理結構中的陰陽,還是生理活動中的陰陽都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陰陽相互協調。若人體發生病變,則很可能是由於在某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陰陽失調,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常見的陰陽失調主要是偏盛和偏衰兩種狀態。根據陰陽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一原理,有偏盛則有偏衰。若陰偏盛,則必會導致陽偏衰;若陽偏盛,則必會導致陰偏衰。偏盛包括陽盛和陰盛兩部分,其中陽盛的主要症狀為渾身發熱、面部發紅、小便黃赤、口乾舌燥等;陰盛的主要症狀為畏寒、四肢發冷、面色蒼白、腹部疼痛等。偏衰包括陽衰和陰衰兩部分,陽衰的主要症狀表現為畏寒、喜溫、大便稀薄等;陰衰的主要症狀表現為渾身虛熱、盜汗等。在中醫學上,可以根據偏盛、偏衰的不同狀態,找到病因,並依照病因,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以調節陰陽失調。例如,可以用瀉陽來治療陽盛,用瀉陰來治療陰盛;用滋陰來治療陰衰,用壯陽來治療陽衰。

(3)中藥也分陰陽。中醫治療疾病主要依靠藥物治療、針灸治療、按摩治療等方法,藥物治療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個主要治療方法。不但人體有陰陽,藥物也有陰陽。例如,藥物性味中的溫、熱、辛、甘、淡為陽,而寒、涼、苦、酸、鹹為陰,應拫據藥物的陰陽屬性不同來治療不同類型的疾病。例如,治療陰盛,則適宜選擇屬陽的藥物;治療陽盛,則適宜選擇屬陰的藥物,以協調人體內失調的陰陽。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