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特點 主要危害葉片,也可危害花梗。葉片病斑圓形至橢圓形,直徑2~7毫米,褐色至紅褐色,中部色較淡而稍下陷,邊緣色較深而稍隆起,斑面出現明顯或不明顯的輪紋,其上散生針頭大小黑點病徵(病菌分生孢子盤),數個病斑常連合為不規則斑塊。花梗病斑呈橢圓或菱形,褐色,稍下陷。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膠孢刺盤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C.nymphaearumAllesh〕。病菌的菌絲體和分孢盤隨病殘體遺落在芡實塘中存活越冬,以分孢盤上產生的分生孢子作為初侵與再侵接種體,通過風雨傳播侵染致病。在廣東,本病通常在5月份開始發病,7月份為發病高峰期,並可一直延至11月生育末期。高溫多雨特別是時晴時雨的天氣有利於發病。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或偏施過施氮肥,特別是化學氮肥,磷鉀不足或比例失調,發病重。
連作年限過長的芡實塘比年限短的或新植塘發病重。芡實塘水層管理不當,或灌水過深致植株沒頂,或水層太淺以至干水,尤其在6~8月的發病盛期,若疏於調節水層,會促進病害的發展。蟲害猖獗,特別是長腿水葉甲造成植株傷口多,往往會加重發病。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情況不明。
防治方法 以栽培防病為基礎,藥劑防治為輔助,抓好下述環節:
1、抓好植地和種子消毒。對芡實塘。特別是重病芡實塘,可於播前對塘底和塘基撒施生石灰(750千克/公頃)和硫磺粉(45千克/公頃)進行清塘消毒。對種子,可用1%波爾多液(石灰等量式)、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5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洗種,晾乾待播。
2、管理好肥水。在用肥上,注意施足基肥,配方施肥,避免施用未腐熟或以病殘株漚制的農家肥,適時噴施微肥及葉面營養劑(開花結苞期噴施更不容遺漏);在水分管理上,要根據芡實不同生育期對水分的需要,調節好水層,尤其病害流行季節(6~9月)更要注意科學用水,做到深淺適度,達到以水調溫、以水調肥,提高植株抗逆力的目的;在農事操作時,應細心操作,減少植株機械損傷。
3、及早噴藥預防控病。發病初期,在鉤摘病葉的基礎上,噴施75%百菌清 70%托布津(1︰1)10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濕粉1000倍液,或50%DT或70%DTM 高脂膜 葉面寶(0.4︰1︰0.02)700倍液,或40%滅病威(多硫懸浮劑) 高脂膜 葉面寶(或翠竹牌生長劑)=0.4︰1︰0.02對水125千克,3~4次,隔7~10天1次,前密後疏,交替噴施,並注意病蟲兼治(按蟲情加入對口的殺蟲劑混噴或輪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