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筋彈撥拍打療法

[FS:CONTENT_START]

捏筋彈撥拍打療法,即通常所說的捏筋拍打療法,它包括括捏筋療法和拍打療法。捏筋療法是醫者用雙手在患者身體一定部位(脈位)上進行捏、揉、摳、拿等各種手法,使患者產生酸、脹、麻、放散感等各種不同的感應,以此治療疾病的一種推拿方法。拍打療法是醫生用「拍子」在患者的某些特定部位上進行輕重不同而有節奏的拍打,以此治療疾病的一種推拿方法。它們之所以能夠治病,是以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臟腑氣血學說等為理論指導的。捏筋拍打療法本源於《易筋經》,原為中國習武者掌握。近百年來流傳在中國的山東、河北、河南、東北等地,且世代相傳。捏筋拍打療法是一種全身性的綜合性的治療方法,因而其臨床適應範圍較廣泛,對內科、外科、五官科等疾病均有療效。如內科(頭痛、眩暈、胃病、腰痛等)、外科(頸椎病、落枕、關節肌肉痛、坐骨神經痛、肌無力、肌萎縮等)、五官科(牙痛、鼻炎等)。

【操作方法】

一、捏筋彈撥拍打療法的原理

1.從中醫的理論角度來看,捏筋療法主要作用於經筋,相當於「五體」的肉分和筋分,而拍打療法則首先作用於經絡系統的最表層——十二皮部,通過作用力的滲透,經皮層作用於經絡系統的其他層次。儘管它們的側重點不同,但它們相互配合使用,相輔相成,從而起到調整陰陽,疏通經絡氣血及防禦外邪之功效。

2.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捏筋彈撥拍打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神經血管、皮膚肌肉,並影響到體液的變化,同時通過手法作甩的局部反射或整體反射機制,促使機體新陳代謝旺盛,改善營養狀況,從而促進機體生理功能的恢復與平衡,達到治病目的。

二、捏筋療法的作用手法

常用手法如下。

1.捏法包括單手捏法、雙手捏法、背部捏法、頸部捏法、上肢捏法、下肢捏法、捏揉法等。是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施力,反更交替捏拿於施治部位。

2.揉法包括拇指揉法、中指揉法、四指揉法、跪指揉法、貼掌揉法、平掌揉法、合掌揉法、掌根揉法、肘尖揉法。是指施力部位吸定於體表作左右、前後的內旋或外旋揉動的方法。

3.摳法以手指(拇指、食指或中指)摳取凹陷部位中的脈位,使之產生較強烈的感應。包括拇指摳法、食指摳法、中指拒法、摳揉法、摳撥法等。

4.拿法包括上肢拿法、下肢拿法、頸部拿法、肩部拿法、背部拿法、展轉拿法、滑動拿法、壓縮拿法、拿揉法等。指單手或雙手對合成鉗形,施以夾力提拿於施治部位。

5.點法包括拇指點法、中指點法、肘尖點法、點揉法、點撥法、點壓法等。指著力點於施治部位上按而壓之,戳而點之。

6.撥法以拇指端深按於肌腱部,著力按而撥動的手法。

7.刮法指端或拳尖於施治部位直行或橫行地反覆刮拭。

8.劃法 又稱指劃法。以兩拇指指尖按於顱頂脈處做s狀划動,其餘四指散開在頭兩側划動。

9.搓法包括指搓法、平掌搓法、立掌搓法、合掌搓法、虎口搓法、搓揉法等。是用指或掌、掌指於施治部位體表著力,自上而下地來回摩擦揉動。

10.壓法包括單掌壓法、雙掌壓法、雙拳壓法、駝鞍式壓法等。是指著力於施治部位壓而抑之。

11.滾法包括單掌滾法、雙掌滾法、滾壓法、滾揉法、大魚際滾揉法等。是用著力部位吸定於體表,以腕關節帶動作前後、左右滾動。

12.掐法用指端甲緣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膚的方法。

13.推法用指、掌或肘部著力於一定部位,作單方向的直線移動。

14.扳法用雙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用力扳動肢體的方法。

15.抖法手握肢體遠端作搖轉導引,使整個肢體隨之呈波紋狀起伏抖動。

16.抓法手指掌貼於體表部位,聚指將皮肉肌筋握於掌指內,然後逐漸鬆脫。

17.擺法手腕為軸,用手掌擺動,[FS:PAGE]以小魚際著力。

18.搖法使關節作被動的環轉活動為搖法。

19.擠法 用指或掌的對合力,著力於施治部位擠而壓之,擠而合之。

20.挾法是以患者肢體進行挾持的一種方法。包括上肢挾法、下肢挾法等。

21.引法又稱「引伸法」,即牽拉導引患肢進行伸展活動。包括前屈引伸法、後背引伸法、抬舉引伸法等。

22.拔法用牽拉的力量將攣縮的關節筋腱拉開。

23.折法用屈曲活動膝肘關節。包括折肘法、折膝法等。

24.打法用十指尖、虛拳或實拳在患處進行拍打或捶擊。

三、拍打療法的作用手法

1.持拍式醫生握住拍子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處,手握拍子的柄不要過緊,過緊則易於疲勞;也不要過松,過松則不便於進行有力的彈打。拍打時主要用腕力,只有重拍時才用臂力。

2.拍打的節奏一般用「四一四」拍子,即在拍1次後,再連續快速的彈打4下,是為一節。這一節約在1秒鐘內完成,一節連一節地連續彈打,再加上某些空拍,便形成了有旋律的節奏感。

3.拍打的輕重按患者身體的強弱、年齡大小、初診複診及具體部位等情況,可分為輕拍、中拍、重拍三種。一般患者開始拍打時都要輕拍,逐漸加重,到最後快結束時,才可於某些重點脈位處進行重拍。

四、捏筋彈撥拍打療法的作用部位

捏筋彈撥拍打療法與運動系統的關係最直接、最密切,其作用部位主要在體表各脈位(或穴位),主要是肌肉、肌腱、韌帶、關節部位及其周圍區域等。

圖2—5

圖2—6、7

五、捏筋彈撥拍打療法的操作步驟

治療時一般先用捏法,然後再用拍打法。具體情況,醫生自己靈活掌握。現將一般部位的操作常規略述如下。

1.頭面部治療常規讓病人取仰臥位,醫生坐於頭前方。治療順序如下:用雙手食指摳揉頸後上脈;點揉兩太函脈;摳揉眉頭脈;點揉天庭脈、眉上脈;用四指尖掐眶上緣;用雙手拇指尖按點和划動巔頂脈,同時其餘四指屈曲半握,用指尖在頭兩側進行按點和環形划動,狀如洗頭梳發;用雙拇指壓兩太陽脈l-2分鐘;用一手拇指按於頭部上星穴處,食指中指按於兩眉頭脈處,按莊1~2分鐘。如患鼻炎,再用拇食二指點撥掐揉雙側鼻側脈。牙痛點揉彈撥下頜脈、顴下脈,耳下脈、虎口脈等,不用拍打法。

2.頸肩部治療常規病人取坐位,醫生立於身後,治療順序如下:用捏揉法和拿揉法捏揉頸後三脈;拇指點揉頸間脈;雙手食指摳撥雙側前膀腎脈,再拿揉前膀腎脈和後膀腎脈。摳撥肩胛暗脈,點壓肩井脈、肩頭脈,拿揉抬舉脈和肩貞脈;搖頸椎;大魚際滾揉頸肩部和肩胛部;最後拍打頸肩部。

3.上肢部治療常規病人一般取坐位(個別可取臥位),醫生先拿揉前後膀胱腎脈,再拿揉肩貞脈和抬舉脈;彈撥肩頭脈和肩胛暗脈;摳揉血海根脈和血海脈,彈撥肘尺三脈和肘橈三脈,推內四指脈和外四指脈,旋搖腕關節;牽撥五指,最後用拍子拍打上肢四面。針對病症,對症取手法和脈位。

4.胸腹部治療常規讓病人仰臥於床上,先用中指點揉膻中、中脘、氣海、關元、天樞等穴,四指揉歡跳脈、乳側脈、劍突脈;平掌自上向下推胸廓,沿肋間隙由後向前推胸廓。若病在腹者,先掌揉腹部(根據病情用順時針揉或逆時針揉),再掌推中脘至兩側章門及由劍突推向關元。重點穴位進行點壓,最後用輾轉拿法和滑動拿法拿揉腹肌。胸腹部因內含重要臟器,均禁用拍打法。

5.腰背部治療常規讓病人取俯臥位,先掌根揉脊柱兩側,由上而下;再雙拇指點揉脊柱兩側,雙拳滾壓脊柱兩側;然後肘點壓腰背部痛點及脊柱暗脈。腰痛點壓腰眼、尾腎脈、尾中脈骶側上脈、骶側下脈;再側扳和斜扳活動脊柱關節;最後用順推法和八字推法由上而下推腰背部;結束前,用拍子拍打腰背三條線。

6.下肢部治療常規讓病人取臥位,先拿揉下肢四面,脈位處重點拿揉;再用肘點壓臀側脈、臀下脈、股後脈、胭脈、風門脈、髂側上脈、髂側下脈、股外上脈、股外下脈、脛外側脈等;然後拿揉股內上、中、下脈,脛內側脈;在以上手法完成後,用掌根壓股根脈3分鐘(放開後有熱流傳導直至腳),並牽抖下肢;再屈伸膝關節,搖踝關節,掌推下肢肌肉由上向下推;最後用拍子拍打下肢四面。

全身按摩即做頭部、腰背部及四肢部操作常規。其它臨症變通。

【主治病症】

一、神經衰弱

患者俯臥位,拍打、點揉背部三條線,且對重點脈進行重點點揉、拍打。

二、高血壓病

病人俯臥,拍打背部三條線3~5遍,每遍在尾中脈重拍3下,再拍打下肢後側3~5遍;然後患者側臥,拍打下肢外側面3~5遍,再換另一側拍打3~5遍;患者仰臥,拍打兩下肢前面及內側面;最後患者坐位,拍打上肢前後內外側面各3~5遍。

三、癱瘓

病人俯臥,拍打背部三條線及下肢前後內外側面,點揉、掌揉背部三條線,摳跟腱雙脈;然後患者坐位,拿揉前、後膀腎脈,揉肩部,點揉抬舉脈、肩貞脈,摳血海根脈和肘尺三脈。

四、小兒麻痺後遺症

上肢部:拍打上肢前後內外側面,並用中指摳揉前膀腎脈、血海根脈、肘尺三脈、內四指脈;拇指點揉抬舉脈;手抓上肢肌肉;雙掌搓揉上肢肌肉。

軀幹和下肢部:病人俯臥,拍打背部三條線及下肢前後內外側面,掌揉背部三條線,雙手[FS:PAGE]點揉止胃痛四點脈、尾腎脈、尾中脈、骶側上下脈、髂側上下脈、臀側脈、股後脈、胭脈、脛側雙脈和風門脈。然後患者仰臥,拇指點揉股根脈,捏股內中脈、股內上脈。

五、急性腰痛

病人俯臥,以平掌揉脊柱兩側肌肉,捏揉脊柱兩側肌肉,雙拳按壓脊柱兩側肌肉,再用雙拳滾揉脊柱兩側,用腰背順推法和八字分推法推脊柱兩側的肌肉,[FS:CONTENT_END]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