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辨證分型禁錮思維

在平時帶教中醫藥大學的實習學生時,經常會有學生問我:「老師,這個病人是什麼證?怎麼教材上面沒有呢?」從絕大多數學生的第一反應來看,他們見到病人就會試圖與教材上面的證型「對號入座」,此為思維慣性使然。因為,他們上課時老師是這麼講的,到醫院實習病歷是這麼寫的,醫院或學校老師的課題也必須是這樣申報的,否則上課不知道怎麼教,病歷書寫不合格,課題難以立項。這就是中醫如今之怪現狀:把辨證論治偷換為辨證分型。現將「辨證論治」與「辨證分型」的相關問題分析如下:

  證與證型之辨

證是中醫學的一個特有概念,是對機體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病理反應的概括,包括病變的部位、原因、性質等,反映這一階段病理變化的本質。證型則是臨床較為常見、典型、證名規範的證。由此可見,臨床上某一個病的證有很多,可是證型一般就只有幾個。

  辨證分型之利弊

辨證分型思維,能夠使人面臨千差萬別的病人時,聯想起已經解決的類似的情況,將新病人的證與教材上面的證型進行比較,抓住新舊問題的共同特徵,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當前問題情境建立聯繫,把新問題轉化成一個已解決的熟悉的問題。也就是說,正確、穩定的辨證分型思維定勢,可使人們在解決類似問題時表現出習慣化、自動化,從而大大地縮短解題途徑的探索過程,甚至會達到頓悟也就是所謂靈感現象。綜上可知,辨證分型是臨床教學與科研的「知識框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可是,辨證分型的過分強調,會將中醫辨證論治程式化、簡單化,會導致中醫的西化,嚴重禁錮了中醫機活法圓的靈性思維,從而降低中醫的臨床療效,此乃捨本逐末之舉。

  辨證論治的重要性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精髓,是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恆動觀念和辨證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等諸辨證方法之魂。辨證論治才是中醫工作者醫教研的重中之重,才是中醫學術特點的集中表現,才是中醫之魂!

  解決之道

重視辨證分型,中醫工作者才能夠利用已有經驗按照一定模式(定向、定法、定序)去處理中醫問題。它是中醫院校教學中需要完成的基礎任務,是臨床醫療、申報科研規範化要求的重要體現之一。否則,中醫的醫教研就會有很大隨意性,出現自說自話、莫衷一是之局面。

更要重視辨證論治,在掌握辨證分型的基礎上,不但要知常(證型),更能達變(兼夾證、變證、少見證),所謂「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才能夠不貽人以「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之笑柄。

綜上可知,辨證分型偏重於「靜」,辨證論治則偏重於「動」,一靜一動,方彰顯陰陽變化之妙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