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中醫要「三真」

中醫學是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內容的一門科學,是中國獨具特色的醫學科學,要學習和掌握好中醫,須做到「三真」,即「真信中醫,真學中醫,真用中醫」。

「學」是在「信」的基礎之上延伸的,「用」是「學」的必然結果。只有學以致用,解除患者的病痛,中醫診治疾病才有它確切的內涵,中醫才會真正符合人類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也就是從認知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真信中醫是「誠」

中醫是智慧之學,中醫是靈驗之術,中醫是文化之花。沒有中醫藥,就沒有中醫服務。無論你曾經用過還是沒用過中醫藥對你的健康服務,但是中醫至今生存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卻是永遠不會改變的,這就充分說明了中醫的必然性。存在就是有用的,我們要認識中醫,瞭解中醫,相信中醫。

筆者是發自內心地熱愛和相信中醫,這是因為中醫自兒童時代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外祖父曾是四川廣安名中醫,對於一個在三級甲等醫院都被西醫主治醫生宣判了死期的病人,經他一把脈,幾劑中藥就使病人轉危為安,從此以後,中醫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就這樣扎根發芽開花結果——中醫太神奇了,我信中醫。

  真學中醫是「博」

中醫學是整體醫學而不是局部醫學,是動態醫學而不是靜態醫學,是功能態醫學而不是形態(解剖)醫學,因而有著自身獨特的診治及預防疾病的機理。由此可見,要學好這門醫學是多麼的不容易。因此,我們要博覽群書,廣學、博學。讀經典、跟名師、多臨床。一切愛好中醫的人,平時就應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前沿知識,拓展醫學思維,注重醫學經驗的積累,提高業務水平。

要提高業務水平就得真學,要真學就得「博」。一是「博」在學習。任何科學真理,如果你不去學,如果你不去瞭解,你就很難掌握它,你就很難讓它為之所用。要多閱讀和學習中醫經典類,如《內經選讀指要》、《傷寒論臨床應用》等。歷代醫家名著如《備急千金要方》、《傷寒總病論》、《本草綱目》、《景岳全書》、《醫學源流論》等。當代醫家名著如《中醫存亡論》、《岐黃醫道》等。醫案類如《中醫歷代名醫驗方析要》、《古今醫案匯粹》、《干祖望醫話》等。除上述書籍之外,更要通讀《道德經》、《論語》、《孟子》等中國古代文化讀本,還要瀏覽《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等史學名著。

二是「博」在實踐。臨床實踐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實踐多,治癒的病人增多,對中醫的信心也會愈發堅定。

真用中醫是「實」

「真用中醫」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醫人、醫病、醫心的原則,始終強調臨床療效,緊緊圍繞理論與實踐,始終堅持「療效是中醫的生存之根;療效是中醫的發展之本;療效才是最有說服力的硬道理」。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在於堅持中醫思維,在中醫臨床工作中,我們務必做到「實」。

第一,醫生要以中醫思維來為患者的健康服務,解除患者的病痛。如何用中醫來診斷,如何用中藥來治病。診斷猶如航向,用藥猶如航道。醫生要避免誤診,有效地防止醫源性損傷,只有診斷準確無誤,用藥才能切中病機,藥證吻合,開小處方,選擇恰當的中藥劑型,使之達到最為理想的療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第二,患者要信任中醫,堅持看中醫,用中醫。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調理,加強身心調攝,運用中醫按摩、針灸等療法來強體防病。

第三,全民要樹立起大衛生觀念,政府加大基層中醫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增加農村衛生室、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的投入力度,務實防虛,讓中醫中藥走進千家萬戶,真正讓中醫藥為百姓的健康服務。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