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方和謙用藥配伍經驗

國醫大師方和謙(1923年-2009年),生前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從醫60餘載,幼承家訓,勤於治學,擅長治療疑難雜症,尤對呼吸系統、心腦血管及肝膽系統疾病有獨到之處。專著有《北京市流行性乙腦炎治療紀實》、《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方和謙》等。筆者通過學習有關著作,現將其用藥配伍經驗總結如下:

潛心傷寒重扶正

方和謙對《傷寒論》、《金匱要略》進行考據求源、引經據典的研究,每篇都有撰寫的講稿。他認為中醫只有在深刻領會仲景學術的基礎上,才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而「陰陽自和,必自愈」是對所有疾病治療原則的高度概括;陽明病是裡熱燥火為患的疾病;少陰分寒化、熱化兩類,寒化有四逆湯、白通湯、通脈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桃花湯、吳茱萸湯、麻黃附子細辛湯8方;熱化有黃連阿膠湯、豬苓湯2方。治喘有桂枝加厚樸杏子湯、麻黃湯、小青龍湯、葛根芩連湯、麻杏石甘湯、白虎湯、大承氣湯、大陷胸丸、苓桂術甘湯、真武湯、十棗湯、瓜蒂散、三物白散、小柴胡湯,分別適用於不同病證。

方和謙對古方學以致用,所謂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如小柴胡湯為和解劑,是少陽病的代表方劑,既用於外感病,又用於內傷病,還用於尿路系統病、月經病,應用範圍很廣,但脾虛、濕溫者慎用。痰飲分痰飲、懸飲、溢飲、支飲4種,可選用苓桂術甘湯、己椒藶黃湯、大小青龍湯、五苓散及二陳湯等。他同時有所創新,如酸棗仁湯治虛煩不得眠,取竹皮大丸中的竹茹、白薇加入,對陰虛髒燥失眠效果顯著。他雖精通傷寒,但主張經方和時方合用,以滿足疾病譜的發展需要。如根據三焦辨證,上焦用桑葉、菊花、連翹;中焦用藿香正氣之類;下焦用大定風珠、三甲復脈湯等。

方和謙強調扶正固本,臨證治療時注重滋補法,自擬滋補湯(黨參、茯苓、白朮、炙甘草、當歸、熟地、白芍、官桂、陳皮、木香、大棗),集益肺、養心、健脾、和肝、補腎於一方,用於治療五臟虛損疾病,可達到補益氣血、調和陰陽之目的。

專病論治有良效

方和謙擅治多種疑難雜症,尤對呼吸、消化及心腦疾病有獨到之處。如治療咳嗽發熱者用桑葉、桑白皮、菊花、薄荷、杏仁、桔梗、連翹、蘆根、荊芥、白前、牛蒡子;肺氣失宣者用蘇葉、蘇梗、杏仁、炙杷葉、前胡、桔梗、陳皮、茯苓、法半夏、炙甘草、炙桑皮、荊芥、白前、炙紫菀、炙百部、麥冬、薄荷。哮喘屬虛者用淡乾薑、茯苓、桂枝、炒白朮、北細辛、五味子、炙甘草、法半夏、炒蘇子、黨參、麥冬、炙紫菀、白前;表虛者用炒蘇子、陳皮、法半夏、炙甘草、北細辛、前胡、桔梗、桂枝、厚樸、乾薑、太子參、百合、麥冬、五味子。咳血肺熱傷絡者用太子參、麥冬、生熟地、百合、川貝母、桔梗、炙甘草、白芍、北沙參、玉竹、炙紫菀、知母、南藕節、炙杷葉;肺燥陰傷者用百合、生地黃、玄參、川貝母、甘草、桔梗、麥冬、白芍、當歸、仙鶴草、藕節、杏仁、炙紫菀、蘆根。黃疸者用茵陳、郁金、黃柏、土茯苓、澤瀉、車前子、連翹、枳殼、赤小豆、焦三仙;脅痛者用柴胡、黃芩、郁金、半夏、枳實、大黃、白芍、茵陳、川楝子、大豆卷、連翹、生薑;眩暈者用天麻、鉤籐、石決明、懷牛膝、生杜仲、夜交籐、石斛、茯苓、澤瀉、丹皮、玉竹、白菊花、薄荷;或鉤籐、薄荷、竹茹、麥冬、羚羊角粉、茯苓、枸杞子、生稻芽、百合等。

另外,胃痛虛實夾雜者用香砂六君子湯,肝胃不和者用和肝湯化裁;痞滿者用溫膽湯化裁;洩瀉脾虛者用參苓白朮散,肝脾不和者用痛瀉要方,厥陰下痢者用白頭翁湯等;腹痛少腹久痛者用和肝湯加台烏藥、熟地,右下腹痛者用逍遙散雞血籐、台烏藥等。心悸者用生脈散、桂枝甘草湯合麥味地黃湯;心痛者用和肝湯加瓜蔞、半夏、郁金、陳皮等。中風者舒通經絡用大秦艽湯、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活血行痺用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息風化痰用鎮肝熄風湯、建瓴湯、天麻鉤籐湯,滋補扶正用地黃飲子、六味地黃湯、天王補心丹等。以上均據證選方用藥,靈活加減化裁,故而療效顯著。

和調升降保胃氣

方和謙善用和解法,以調和臟腑氣血,平衡陰陽水火,以及寒熱虛實、氣機升降出入,達到扶正祛邪目的。代表方劑有為小柴胡湯,還有調和腸胃的五瀉心湯,和調肝脾的四逆散、逍遙散。常用於調其疏洩失常所致的肝膽或肝脾不和之證,如慢性肝炎、膽囊炎、更年期綜合征等。他自創的和肝湯就是從逍遙散化裁而來,藥用當歸、白芍、黨參、茯苓、白朮、柴胡、香附、薄荷、蘇梗、大棗,此方和中有補,補中有疏,體用結合,補瀉得當,用於治療肝脾氣血失和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肝膽病、脾胃病、婦人髒躁等。可視證加減,肝炎加茵陳、黃芩、梔子、虎杖、五味子;膽石症、膽囊炎加郁金、雞內金、枳殼、川楝子;慢性胃炎加陳皮、半夏曲、砂仁、蔻仁、炒穀麥芽;更年期綜合征加郁金、百合、麥冬、浮小麥;乳腺增生加大瓜蔞、青橘葉、蒲公英等,驗之臨床,療效頗佳。

方和謙在臨證時,首先判斷胃氣之有無,治療時注意顧護胃氣,對體壯者祛邪即是保護胃氣,虛弱者不忘胃氣為本。選藥屬中氣虛弱用黨參、黃芪、白朮、甘草、大棗以補之,佐神曲、陳皮之補而不滯;中焦虛寒用乾薑溫中,佐山藥、玉竹、石斛以防剛躁之性;濕盛者用薏苡仁、茯苓、蒼朮以燥之;中脘氣滯用佛手、香櫞、陳皮理氣不傷陰;胃陰虛有熱用沙參、石斛、知母清之,胃燥者用玄參、麥冬、玉竹潤之。方和謙還注意用藥劑量少、藥味少、少用苦寒,常加入陳皮、木香防其礙胃,加入炒谷芽、生稻芽、焦神曲等以助運化。

運用方藥具匠心

方和謙在運用方藥中,堅持辨證合理,用藥少而力專,主張一病一方。方和謙很少用貴重藥品,力求簡、便、廉地解決問題。選擇方劑方面,如補中益氣湯為治氣虛清陽下陷之方,其中黃芪可用至15~20克,而升麻、柴胡最多不超過3克;四君子湯為治氣虛的基本方,可加味組成很多方劑應用,擴大了治療範圍;止嗽散治外感後久咳,常加蘇梗、薄荷、炙桑皮,肺熱加蘆根、炙杷葉、連翹,痰濕加茯苓、半夏、蘇子、杏仁、白芥子,陰虛加北沙參、麥冬、百合;六味地黃湯加荊芥穗、南藕節、車前子配伍治尿路感染所致血尿,效果良好。

運用藥物方面,如治咳常用麻黃、清半夏、紫菀、白前、百部、訶子、杏仁、蘇葉、陳皮、前胡、貝母、苦桔梗、蘆根、桑白皮、白果等;按性能分,宣肺有麻黃、荊芥、蘇葉、桑葉、牛蒡子、桔梗,肅肺有桑白皮、蘇子、萊菔子、葶藶子、枇杷葉、杏仁、厚樸等。止血藥喜用炭類,溫經用炮姜炭、側柏炭、艾葉炭、伏龍肝,清熱用地榆炭、川軍炭、黃柏炭、藕節炭,化瘀用血余炭、蒲黃炭,升陽走表用白及炭、鍛龍牡等。此外對於生炙甘草、生炙麻黃、荊芥、丹參、紫草、姜類等,也運用巧妙,獨具匠心。

總之,方和謙學驗俱豐,桃李眾多,對中醫藥事業貢獻很大。本文僅從用藥配伍方面予以簡述,希望後學進行深入研究,使之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