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 ——和解表裡之劑

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洗)半升,甘草(炙)、生薑(切)各三兩,大棗(擘)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成無己在《傷寒明理論》中是從和解表裡作解的。

「傷寒邪氣在表者,必漬形以為汗。邪氣在裡者,必蕩滌以為利。其於不外不內,半表半里,既非發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對,是當和解則可矣。小柴胡為和解表裡之劑也。柴胡味苦平微寒,黃芩味苦寒。《內經》曰:熱淫於內,以苦發之。邪在半表半里,則半成熱矣。熱氣內傳,攻之不可,則迎而奪之,必先散熱,是以苦寒為主,故以柴胡為君,黃芩為臣,以成徹熱發表之劑。人參味甘溫,甘草味甘平,邪氣傳裡,則裡氣不治,甘以緩之,是以甘物為之助,故用人參、甘草為佐,以扶正而復之也。半夏味辛微溫,邪初入裡,則裡氣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為之助,故用半夏為佐,以順逆氣而散邪也。裡氣平正,則邪氣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裡。生薑味辛溫,大棗味甘溫。《內經》曰:辛甘發散為陽。表邪未已,迤邐內傳,既未作實,宜當兩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發散,故生薑、大棗為使,輔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和,兩解之劑當矣。」

此處和解表裡,實即兩解表裡。後世通常解讀為柴胡解表,黃芩清裡,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和中而扶正。

但半表半里證,既非表證,也非裡證,與後世所說表裡同病是有區別的。從兩解表裡解讀小柴胡湯,似欠妥貼。

清代醫家王子接在《絳雪園古方選注》中指出:「柴胡湯,不從表裡立方者,仲景曰:少陽病,汗之則譫語,吐下則悸而驚,故不治表裡,而以升降法和之,蓋遵《經》言。」

從升降法作解,則柴胡升清,黃芩苦降,人參、甘草、半夏、生薑、大棗和中而扶正。升降復則半表半里之邪或出表,或入裡,隨證治之。

也有不從表、裡、半表半里作解,而從臟腑作解者。如章楠在《傷寒論本旨》中指出:「人身陽氣,由肝膽而升,從肺胃而降,邪客少陽,則升降不利。柴胡味薄氣清,專舒肝膽之郁,以升少陽之氣;黃芩味薄苦降,涼而解熱,同半夏從肺胃散逆止嘔。此三味通調陰陽,以利升降之氣也。人參、甘草補中,生薑、大棗調營衛,上下表裡之氣皆調達,故為少陽和解之主方。」

外邪初客,甚或五六日、十餘日,治療立方仍著眼於祛邪外出,而從舒肝膽、降肺胃、補中調營衛著眼,似非捷徑。倘用小柴胡湯治療內傷病,此解頗為可從。

此解中,「上下表裡之氣皆調達」一語,儘管並非指全方之效,但移用於全方,似頗吻合。服用小柴胡湯確有使「上下表裡之氣皆調達」之效。

證之臨證,柴胡可升可散。綜合諸家之論,可以認為:小柴胡湯中,君以柴胡升散,臣以黃芩清降,二藥相合,以治半表半里之鬱熱。他藥和中扶正為佐使,以治正氣之不足,所以謂之和解表裡之名方。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