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承氣」,指幫助大腸承接胃的下降之氣,使六腑以降為順的功能得以延續,與「亢則害,承乃制」沒有關係。
?調胃承氣湯清瀉胃熱,大承氣湯攻下大腸燥屎,小承氣湯介於兩者之間,在未確定燥屎形成的診斷時,用於試探性治療。
?「三承氣湯」並非陽明腑實專用方,只要是內熱亢盛,腑氣不降,則不管病在何髒何腑,皆可用之。
對於《傷寒論》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及調胃承氣湯三方,筆者略有管見,茲簡陳如下。
「三承氣湯」釋
《傷寒論》大承氣湯中,大黃屬寒下藥物,芒硝屬軟堅藥物,而枳實、厚樸可以下氣;以大黃清熱瀉下,芒硝軟堅瀉下,枳實、厚樸降氣瀉下,諸藥配伍,起到洩熱、軟堅、通腑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屬刺激性瀉下藥,芒硝屬容積性瀉下藥,枳實、厚樸則屬於調節性瀉下藥。大黃中的蒽醌類衍生物,尤其是大黃酸,能刺激胃腸蠕動幅度增大變快;芒硝中的十水合硫酸鈉則在腸道中形成高滲狀態,使腸道外的水分向腸道內集中,增加了腸道容積;枳實具有使胃腸收縮興奮、節律有力的作用,厚樸則具有明顯、持久的中樞性肌肉鬆弛作用,兩者結合,可調節腸道的排儲功能。腸道內水分增多,干結的大便濡潤變軟,腸道蠕動的速度變快、幅度變大,就有利於燥屎的下排,而枳實、厚樸則可使腸道蠕動保持在一個適當的節律和幅度上,不至於過高或偏低。
臨床運用大承氣湯,既要掌握其使用指征,還要掌握其使用的時間節點及火候。使用指征如「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必待「屎定鞭,乃可攻之」;時間節點如「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攻下的火候如「若一服利,則止後服」。總之,就是要做到適合、適時、適度、適當。
小承氣湯的使用特色:一是以小承氣湯「微和胃氣」;二是以小承氣湯測試轉矢氣與否;三是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
這3點特色提示3個問題:一是小承氣湯證不一定是燥屎內結,很可能是大承氣湯證的前奏;二是小承氣湯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氣湯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氣湯不在於瀉實,而是偏重於行氣。
調胃承氣湯證在《傷寒論·太陽病脈證並治》各篇中,共出現過5次,分析這5條原文,多是誤治後出現的一些變證,屬於實熱在胃,並非有燥屎結滯在大腸。
「承氣」釋
關於承氣湯的命名,古今多數醫家以五行學說的「亢則害,承乃制」來做解釋,即如果某一臟腑之氣過於亢盛,就由其接下來我克或者克我之臟腑對其進行制約,從而達到一個動態平衡。
事實上,承氣湯以清瀉藥物瀉下腸道實熱或燥屎跟五行的生剋制化沒有任何關係,筆者認為,倒是王晉三在《絳雪園古方選注》中的「承氣者,以下承上也」可謂幾近本意。
從承氣湯證的病理來看,是邪熱燥屎結滯於大腸,而大腸無論經絡走行、所處部位、器官順序還是功能特點,都在胃的下游,且承氣湯證的燥屎也是結滯於胃之下游大腸——雖然原文中有「胃中有燥屎五六枚」的說法,但很明顯這個燥屎是在大腸,胃中是斷然不會有燥屎的。
六腑之氣以通為用,以降為順,胃氣既然已將糟粕下傳到了大腸,但因邪熱燥屎致大腸不能繼續傳導下行,使六腑以降為順的功能中斷,故此時需人為地幫助大腸,完成承接胃氣下降的功能,使傳導之職得以延續。
故所謂「承氣」,即幫助大腸承接胃的下降之氣,與「亢則害,承乃制」沒有關係。這也是「調胃承氣湯」之所以加上「調胃」二字的奧妙所在。
承氣湯是為了幫助大腸承接胃的下降之氣,而使六腑以降為順的功能得以延續;調胃承氣湯證則是邪熱在胃,它既不是無形邪熱在氣分的白虎湯證,也不是有形燥屎內結的大承氣湯證,而是介於兩者之間——邪熱尚在胃,將要下傳大腸而尚未傳變,將欲形成燥屎而尚未形成之際,此時,大腸不能承順胃氣而正常通降,尤須清除胃熱以防邪熱下傳,故方名「調胃承氣湯」。「調胃」二字,已經明確顯示其病在胃而非在大腸,之所以「承氣」,仍是秉承既病防變、提前截斷的治療思想。
「三承氣湯證」辨
陽明病的三個承氣湯證,是胃家邪熱亢盛到大腸燥屎內結的一個系統過程。
邪熱在胃,汗出、蒸蒸發熱,煩躁、腹脹滿,若不及時清除熱邪,便會使邪熱進一步加重而耗傷津液,並傳至大腸,此時,宜盡快用調胃承氣湯清瀉胃熱,截斷病情發展;過燥熱在大腸,潮熱、譫語、腹痛,甚則喘冒直視、循衣摸床,說明燥屎已成,可用大承氣湯攻下燥屎;而熱邪從胃到大腸是否形成了燥屎,雖然出現了潮熱、譫語、腹滿,但尚不能確定腑實燥屎確已形成,則可用小承氣湯進行試探性治療。
調胃承氣湯清瀉胃熱,大承氣湯攻下大腸燥屎,小承氣湯介於兩者之間,在未確定燥屎形成的診斷時,用於試探性治療,這就是臨床上如何區別使用三承氣湯的關鍵。
後世總結大承氣湯證為「痞、滿、燥、實、堅」,小承氣湯證為「痞、滿、實」,調胃承氣湯證為「燥、實、堅」。此說雖有一定道理,但一則不便臨床掌握使用,二則不盡符合三湯證實際情況,三則籠統不夠確切。
其中,關於調胃承氣湯證的「燥、實、堅」的說法,尤其不符合原文原意,也不符合臨床實際。
從病情和症狀來看,調胃承氣湯根本沒有「堅」的徵象,只是後人根據方中藥物功能推導出來,沒有充分的理論依據。
調胃承氣湯和白虎湯都是治療邪熱盛實的方劑,其區別在哪呢?
白虎湯治療邪熱在氣分,是全身性的;調胃承氣湯治療邪熱在胃中,是局部性的。白虎湯是清散熱邪,使邪熱從上從外發散,因其熱邪在氣分,瀰漫於經中,瀰漫的要隨其勢而發散;調胃承氣湯則是清瀉熱邪,使熱邪從下而洩,因其邪熱在胃中,局限於胃腑,故局限的要順其勢而通行。
必須說明的是,陽明腑實證有三承氣湯證,但三承氣湯絕非陽明腑實的專用方——雖然承氣湯能夠有效地治療陽明腑實證,但不能認為凡用承氣湯都是陽明腑實。筆者認為,只要是內熱亢盛,腑氣不降,則不管病在何髒何腑,皆可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