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某,女,27歲,2010年8月11日初診。主訴:帶下量多,色黃,如豆渣樣,陰癢,伴四肢無力。月經週期正常。末次月經7月23日。13歲月經初潮,西醫檢查有宮頸糜爛。舌胖大有齒痕,苔白,脈弦細。證屬脾虛濕熱下注,治以健脾祛濕為主。處方:黨參15克,蒼白朮各10克,薏苡仁30克,芡實20克,甘草6克,車前子10克,陳皮8克,土茯苓20克,白芍10克,山藥12克,柴胡8克,地膚子20克,石榴皮12克,蛇床子12克。7劑,水煎服。
以該底方加減,21劑後見好轉。
按:帶下病是婦科常見病,現代醫學認為帶下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如陰道炎、宮頸炎、盆腔炎、內分泌失調等引起的陰道分泌物異常,中醫多辨為脾虛。正如繆希壅所云:「白帶多是脾虛……脾傷則濕土之氣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輸為榮血,而下白滑之物。」說明脾虛是帶下的主要原因。脾為太陰濕土,喜燥惡濕,「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脾虛則運化失司,不能將水谷精微化赤為血,生濕化熱,濕熱下注,損傷帶脈,帶脈失固,以致帶下,故傅山云:「帶下俱是濕證。」《血證論》曰:「脾土失其沖和,不能制水,帶脈受傷,注於胞中,因髮帶證。」故田淑霄根據臨床帶下多發的病機,結合自己長期經驗,以健脾祛濕為主,常以完帶湯、易黃湯為底方,臨床結合患者證候隨證加減。
本案患者為脾虛所致,脾主四肢,脾虛則不能將水谷精微輸布週身,故患者表現為四肢無力,脈細無力,舌胖大有齒痕,苔白,濕郁化熱,重濁下注,則帶下色黃。《醫學心悟》云:「帶下之症……不外脾虛有濕,脾氣健旺則飲食之精華生氣血而不生帶。」故以黨參、白朮、山藥、甘草健脾益氣,蒼朮、芡實健脾燥濕,車前子利水滲濕,薏苡仁、陳皮健脾行氣,清熱祛濕。脈弦故以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因該患者有宮頸糜爛,陰癢,故加土茯苓、地膚子、蛇床子、石榴皮清熱解毒驅蟲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