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內經》中神的概念

  神,是《內經》理論的重要內容,被稱為人體精、氣、神「三寶」之一,並且其理論體現於《內經》有關藏象、病機、病證、診斷、治療、預後等各種學說之中,研究神的理論及其臨床意義,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內經》中神的含義是很廣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下面分別論述之。

  廣義之神:《內經》中廣義之神包含了神為天地之主宰、代表了自然界運動變化及其內在的規律,同時也是人體及動物生命力及生命活動的表現,這部分內容與中國古代哲學相關認識一脈相承。

  第一,神為天地萬物之主宰。《說文解字》曰:「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徐灝註:「天地生萬物,物有主之者曰神」,即天地萬物的主宰。《廣雅疏證》曰:「鄭注《禮運》云:神者,引物而出。《風俗通》引《傳》曰:神者,申也,申亦引也,神、申、引聲並相近,故神或讀為引。」又云:「神者,卷一云:神,引也。《爾雅》:引,陳也。神、陳、引古聲亦相近。」可見,神具有申、引、陳之義,意為造就萬物之主,產生萬物之源,也就成為天地萬物之主宰。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把「神」看成是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內在規律,正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云:「神,最初指主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變化的天神,後來經過《易傳》和歷代易學家、哲學家的解釋,到張載和王夫之,演變為用來說明物質世界運動變化性質的範疇。」從神含義的演變過程看,無論是天神,還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或是運動變化的內在規律,都沒有脫離主宰之義。《內經》並不承認神造就了人身,但卻認為人體的主宰是神,如《靈樞·天年》云:「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舉凡診法、治療、養生等,無一不以神為首位。《內經》更把神與人身之主、人身之本、君主之官等緊密結合起來,如心為君主之官而主神明。又如五臟為人身之本而均藏神,故有「五神髒」之稱,進而建立了以五臟為中心的藏象系統。

  第二,神代表自然界運動變化及其規律。有人從「神」字演變出發認為,神,從示申。申,電也。電,變化莫測,故稱之為神,正如《易·系辭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之示旁亦為周時所加。電字周以前無雨旁。人們先見電之天象,然後感悟到它有支配天地萬物的作用,把它作為自己膜拜的對象,而加示為神。可見,神的一個基本含義就是指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即自然界運動變化及其規律。《內經》繼承了神的這一基本含義,如《素問·陰陽應像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氣交變大論》云:「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復,寒暑彰其兆」。其「神明」即指自然現象與自然界變化的原因。

  第三,神代表人體及動物之生命力及生命活動的現象。人體及動物之所以有生命,全在於內在神機,即生命力。《素問·五常政大論》:「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機,《莊子·至樂》:「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成玄英疏:「機者,發動,所謂造化也。」神機,即說明神乃萬物生命過程的內部主宰,乃造化之機,故《素問·玉機真髒論》說:「天下至數,五色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若神機喪失,則無論如何高超的治療技術也無法挽救生命,故《素問·湯液醪醴論》云:「形弊血盡而功不立者何?岐伯曰:神不使也」。張介賓注云:「凡治病之道,攻邪在乎針藥,行藥在乎神氣,故治施於外,則神應於中,使之升則升,使之降則降,是其神之可使也。若以藥劑治其內而髒氣不應,針艾治其外而經氣不應,此其神氣已去,而無可使矣。雖竭力治之,終成虛廢已爾,是即所謂不使也。」神還泛指人體外在的生命活動現象,舉凡人之目、形、色、脈、語言、動作等,均有「得神」與「失神」之別。

  狹義的神:《內經》中的狹義之神尤指人的精神心理活動,以現代心理學來看,《內經》中的神既包括了感知覺、記憶、思維與想像等認知過程和意志過程,也包括情感過程,還包括個性心理特徵等內容。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哲學的認識,而且又有所發揮。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感知覺、記憶、思維與想像。這些屬人的認知過程,也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動。如《靈樞·本神》云:「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

  第二,意志過程。它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從而實現預期目的的心理活動過程。

  第三,情感。《內經》中神的含義之一指情感,即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的需要和客觀事物之間關係的反映,其中往往是以是否滿足人的需要為中介。

  第四,睡眠。睡眠本屬於人的生理過程,不在心理活動範疇之列,故現代心理學並不單獨討論睡眠問題。但中醫學則十分重視睡眠,把失眠、嗜睡、多夢等列入神志疾患範疇,認為睡眠由神所主,神靜魂藏,則安眠。故《內經》認為睡眠也是人的神志活動表現之一。

  第五,人格體質。人格,是《內經》中神的含義之一,也是現代心理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它主要表現為個人在對人、對己、對事、對物等各方面適應時所形成的態度、趨向和所顯示的獨特個性。體質,屬於生理和病理學範疇,主要指遺傳稟賦、生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不過中醫學的「體質」含義,也有認為當包括心理素質者。

  此外,《內經》中神還有一些其他含義:第一,可指代某些臟腑及氣血的功能,如《素問·調經論》云:「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其中的「神」指的是心;《靈樞·九針十二原》云「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指的是經氣。第二,指鬼神。《內經》雖也數次提及鬼神,如《素問·五臟別論》云:「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靈樞·賊風》云:「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等,但往往均不是用一個「神」字代表,而是「神」前加「鬼」字而成。可見,《內經》認為神與鬼神其概念並非等同,並對鬼神的存在及其作用,持徹底否定的態度。它之所以提及「鬼神」概念,也是為了批評這一當時社會上存在的觀念而已。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