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以預防為主

春夏季節陽氣生發、萬物生長,一些可引發疾病的疫毒(傳染性不強的稱邪毒)即病原體也處於活躍狀態,如流感、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病毒感染性非常強。

而此時氣候宜人,人們戶外活動量大增,尤其兒童貪玩好動,食物多、食慾好,這就給疫毒「從口鼻而入」造成機會,所以春夏季是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感染性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兒童感染病高發季。

明代醫家告誡人們「別有一種戾氣」致病,即每種感染性疾病都有特定病原體,傳染性強的又稱傳染病,一旦大流行就成瘟疫。

感染性疾病與受風寒、風熱、飲食不周等原因導致的發病不同,發病前必是接觸了這種疫毒,急性者有較短的潛伏期。古人總結出同一種病「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熱貫始終」的特點。

對該病而言,熱程即病程。發熱在平素健康人是鼓邪外出,邪正抗爭的病理過程;但對於體質較差或處於特殊生理病理狀態的人會傷津耗氣,熱程中易生他變或惡化。所以感染性疾病的發熱程度、長短都預示疾病的輕重和生殺轉歸。感染性疾病宜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對於高熱、老、幼、孕婦、有慢性病或特殊體質的人群最好到醫院就診,以防轉重症。

感染性疾病由疫毒引起,所以完全可以做到防病於未然,預防為主,若已病則防傳變,對局部散發應通過消毒隔離防流行,正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雖然接種疫苗是一種預防方法,但很多疾病尚無疫苗,特別是新發、突發疾病根本不可能等待。對此,中醫學整體觀、內因論、強調內環境平衡,改變人體應激狀態的特色都可以減輕症狀、抑制病情,實現防病治病的目標。

具體而言,勤換衣被、生吃食物要乾淨、餐前便後要洗手,這能杜絕很多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目前傷寒、痢疾發病率大幅下降就是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防病知識普及,養成了較好的飲食衛生習慣有關。流感流行季節不到人群密集地方去,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新鮮,外出可戴口罩。

如同我國傳統民俗:端午家家門口掛艾蒿、除蟲菊草驅趕五毒,孩子們身上佩戴裝有藿香、佩蘭、茴香末的香囊,意在驅邪避害一樣;現代中藥有噴霧劑,噴喉劑也有清潔環境保護人體的功能。

總之,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病情的輕重最能顯示人們平時的身體素質,所以平時均衡營養、心性平和,講求中庸之道、陰平陽秘是最好的防病體態。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